本书开篇介绍了4种记忆达人:瞬间记忆型、记忆力世界冠军型、夏洛克·福尔摩斯型、专业棋手型。
瞬间记忆型的例子比较粗糙,是大猩猩快速记忆无规则数字。记忆力世界冠军类型是比较的例子,比如一小时之内记住2660位数。福尔摩斯型达人的特点是能记住案件的特定细节,而同样的细节非常容易被他人忽略或无视。专业棋手主要是指围棋棋手,高水平的围棋棋手可以毫无困难地记住整盘棋局的信息,不必借助录像或棋谱就可以进行复盘。
作者认为,记性好所需的能力是:将原本没有任何含义的信息赋予一定的意义,仔细观察并找出重要信息,将眼前的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信息库相对照的能力。
从记忆宫殿、联想记忆法、缩写助记法等方法或理论来看,作者给出的这个说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通过赋予意义、与旧信息知识进行对比,可以将新的信息与原有知识体系形成连接。斯科特杨的「整体性学习法」也有类似的思路。借用书中作者说的另外一句话就是: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对学习新知识悠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作者上面提到的「记性好所需的能力」,可以推断出记忆的特性:
我们并不能做到客观地记忆。通常我们能记住的一切(包括别人说的话、课本里的知识、电影、电视剧等等),都是先运用各种知识对其作出解释,然后再记忆解释的结果。换言之,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并非记录客观事实,而是通过知识的转换器解释并构筑起来的。
关于何为知识,作者并没有从哲学角度上展开太多,给了一个非常直接的定义:图式即知识。
知识分为「死知识」和「活知识」。死知识只停留在头脑中,属于「无法被使用的知识」;而活知识是身体记忆的知识,属于能够被使用的知识。图式方面的缺失会导致理解新信息的时候出现障碍。
以下方文字为例,试着在缺少相关背景图式的情况下,进行理解、记忆:
即使气球能够帮助音乐传播,声音大概也无法传播。毕竟所有的一切,距离目标都太过遥远。而且,关上窗户也听不见,因为高楼大厦有着绝佳的隔音效果。一切都取决于电流是否稳定。如果中途电线断了,也会发生问题。当然,男人可以大声呼喊,但人的声音并不会传到那么远的地方。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乐器的弦是否断了?如果是这样,那么只能不带伴奏地清唱了。显然,最有利的条件在于距离近。这样便基本不存在疑难问题了,即使面对面也不会为难。
然后再试着在补充背景信息之后再进行理解、记忆:
也就是说,图式对我们理解、记忆新信息/新知识至关重要。按照作者的定义,他认为图式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关于各种场景的背景知识方面的图式存储量不足,与故事情节的展开相关的图式存储量不足。
前一种类型的不足就是在事实性知识方面积累不足:比如看美剧的时候刷梗,听郭德纲相声时的各种段子,或者是看美国大片时中文字幕没有翻译出来的双关含义。
后者是程序性知识,是如何运用事实性知识的知识。比如电影的拍摄手法。记得很久之前看过豆瓣的一篇文章分析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的蝙蝠侠电影,并基于《记忆碎片》《盗梦空间》对身份这个话题的探索,预测了三部曲的后续走向。再比如同样是诺兰的作品,有人评价说《西部世界》第二季是《记忆碎片》与《盗梦空间》的合体。再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大家都知道是 F=ma,即物体的受力是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公式、以什么样的变形来使用这个公式,就是程序性知识。
这个定义的内在逻辑与《超越智商》中的思维谬误的基本分类非常相似:
有意思的是,由冯诺依曼设计的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一个计算机程序也分为代码和数据两个部分。数据和代码的分界一旦破坏,就会出现一类被称为「缓冲区溢出漏洞」的代码bug,危害极大。而且,同样是因为打破了数据与代码之间的界限,出现了计算机病毒这种东西。
大哉冯诺依曼!
更加有意思的是,有些DNA病毒、RNA病毒、甚至是朊病毒的增殖过程中,也会模糊数据与程序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