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己向自己提出来的,它不同于问“你是谁?”或“他/她是谁?”。我们不妨从对后者的回答来引出对前者的回答。当我们回答他人是谁时,我们通常会说“某国总统”、“某单位主任”、“谁的儿子”、“什么东西的主子”、“有钱人”或者干脆“一个傻逼”等等。无论是描述,还是评价,似乎都未得其真意。常识告诉我们,古往今来,总统、主任很多,儿子、主子、有钱人、傻逼更是数不甚数,都不必然是“我”。
我们的迂回战术虽然没有帮我们找到答案,但通过排除给了我们有价值的启示。我们再回到问题的最初形态,即回归提问者的立场。如果我们对他人是谁的寻常回答(你还能给出不寻常的回答?)无法真正给出别人是谁的答案,那么别人也就无法给出“我是谁”这一问题的答案了。这意味着这个问题只能由我们自己回答,问题的答案也只能由我们自己去寻找。所以,“我是谁”是一个仅向自己发问、仅限自己回答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没看上去那么简单,现在,我们意识到“我”不是一种身份、一种职业,不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和简单的归类所能代表的。根据上面的分析,这个问题只能自问自答,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试着回答一下。嗯……我是一只蝴蝶(庄子)、我是一朵白云(徐志摩)、我是一只木桶(墨尔索)……我们进一步发现,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甚至可以说没有答案。这个问题没有对错,因为评判的标准在我们自己。
那么,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即使并不完美或远不完美的答案呢?遗憾的是,没有,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蕴含在你对这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当中。所以,如果你非要给自己一个交代,那么答案就是:我就是我寻找自己的过程。也许有一天,你会和自己迎面碰上,然后笑着说:原来,我就是我,我只是我。
现在,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你可以视之为一个向着太阳、跟着光走、在时光映衬下的年轻人的身影。重要的不是身影,而是跟着光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