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写作的重要性已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书籍、课程都在宣传写作——如何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好像写作作为一个重要技能,一旦习得就会占领某个人生制高点,于是速成变成了大多数的追求。过了一阵子,发现写不下去,不吸引人种种问题依然存在,既费力气又耗银两,最后突然叹一声方法不行。方法如何先不去说,有时候比方法更重要的是用起来。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一本教你如何把写作方法用起来的书。相比有一些大部头的方法论,这本不太厚的书称得上友好了。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是这一领域的权威人物,这本书和先前出版的《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走在学习的路上,你要先学点逻辑)是写作、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效写作原则,可以轻易的与你日常写作中的问题相对应,无论学生还是职场人士,掌握书中内容,让日常写作变成一项信手拈来的任务是不在话下的。
究竟如何掌握高效的写作原则,并且用列清单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下面以本书的结构分别说明。
一、好文章应有怎样的结构?
作者在开篇提到第一个原则就是结论先行。作者推崇自上而下的结构,先告知读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撑观点的事例或细节,所想传达的主题一目了然,无需读者费力去猜。若非如此,在看这篇文章时,难免会产生不知被引向何处的郁闷。
有时你觉得自己在写一篇“干货”,事情清楚、例子充沛,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之后,才写出点睛之笔,自觉已完美无缺,读者也许早就弃文而去了。要知道在这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会越来越缺乏把文章从头读到尾的耐性。不要说写作只是为了自己看,目标是提升的前提,自嗨的写作永远不可能有提高。要写好文章,开篇之前就要想好是写给谁看的,然后当先列出论据,以此引申开来,才是一篇轮廓分明的文章。
·二、怎样使你的论点更吸引人?
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正如你在写文章时,真实的案例比“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更能体现观点;某个具体的数值或比例,比“多了许多”之类的话语更具说服力。模糊的语言会弱化文章主题,使读者无法专注于你的观点,准确、描述性的词汇会使文章更有力。
这类的问题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在写求职信或简历的时候,很多人会习惯性的写“我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或是“良好的分析能力”,诸如此类的评价。这往往是徒劳的。
在辩论圈有句格言是“没有论证的陈述应该受到无理由的反驳。”当你说出一句论断而没有给出相应证据,别人否定你的时候也就不需要任何理由。正确的方法是选择两到三个品质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书中提供了一个小技巧——写完后加上“例如”会有支撑观点,证明是“你”自己的,会使文章更加个性化。
此外,还应当注意文章中的冗余词汇。有些事我们日常说话习惯,自己未曾留意的,用到文章中来就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说“询问问题”用“询问”就好,“凯旋归来”的“旋”本身就有归来的意思。有意的归纳总结我们的文章中常用的冗余词,加到自己的写作清单中去,会慢慢改进一些文字方面就有的坏表达,使文字更凝练、文章更简洁。
三、实用类文章如何增加可读性?
但我们写出了主次分明的结构,准确具体的例子,有时依然改变不了阅读量少的现状。“干货”本身很难做到有趣,特别是当打开手机看到满满一屏幕、密密麻麻的字,不得不立刻关上以获得片刻的喘息。你费的功夫和心血,很可能坏在排版上,这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的点。因为排版看起来太容易了,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当你写完了,最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改个字号,随便加粗几句话,甚至懒得配图片,就这样发上去了。
写文章有多痛苦,也完就有多畅快。恨不得那种轻松持续的再久一些,于是不再看了,也不再修改。这时你放弃的往往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你以为你已经“改无可改”了,其实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真正完成。写作过程在与寻找的过程,你要不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更新你自己的写作清单。
四、如何编制属于你的写作清单?
看到这里,你也许对如何改进写作有了大致的了解,也许上面提到的问题并不适用于你,但那并不重要,不妨碍你编制自己的写作清单。因为你才是最了解你自己的那一个,只需要打开一个excel表格,做个三栏表,列出你存在的问题(没想到的话不妨看看从前的文章,用陌生的眼光审视下自己),也别忘了给自己一个好例子。
这个清单不是保持不变的,当你经过了一些刻意练习,你会发现有些问题你已经完全克服了,而一些新问题又出现了,这时候就该更新你自己了。
提高的状态是一个成长的状态,这个世界在时刻变化着,我们也是。套用一句俗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如从现在开始,列一个写作清单,把这本书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