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木有时间写新文了,上旧文一篇
台湾旅途中,在诚品购书数册,最爱的是《回家:赖佩霞二十年修行告白》。竖排繁文,但丝毫不影响我一气呵成读完。与好书相遇,心有戚戚焉,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生早期的经历,与母亲、父亲、前夫的爱恨纠葛;第二部分讲在静心、修行道路上的蜕变与重生;第三部分讲与先生、女儿和母亲爱的连结,以及对世界的大爱。
1. 讲与一位小儿麻痹症玩伴在一起的感悟:“这个好朋友,在我生命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让我在踏入演艺圈之后,懂得关心弱势团体,造访孤儿院、教养院跟监狱等重要地方。在当时,表面看起来,感觉像是我在照顾他,但实际上,我们是相互陪伴。从与他的相处中,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我跟他之间,也不是所谓的施与受的关系,更无所谓施比受更有福,而是一种很完整、很平等的互动与关怀”。
2. 讲父亲的缺席与莫大的遗憾,以及将找到他作为有生之年必须完成的任务,读来令人动容。“找到父亲,我生命中那个大洞总算被填满了。面对真实的人生,有真实的互动,我对生命的真实理解,自此才逐渐展开”
3. 讲与前夫的纠葛之后的豁然开朗:“感谢他让我有机会面对生命中最重要的觉醒,更多的是对一个曾经一同成长的玩伴的一种疼惜及感念”,“受苦是个宝藏,因为慈悲藏于其中。在黑暗冰冷的地方,忍受悲伤、脆弱与痛苦,正是生命泉源与狂喜之杯。”
4. 讲母亲去世后的在奥修社区通过绘画静心来自我修复:“我深刻地发现并体会到,对于心里那份深到让人无能为力的悲伤,原来,其实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静静地不去打扰它,它自然就会流动起来,找到它下一个新的方向。刻意想去改变,反而会造成能量的扭曲与阻凝”
5. 讲静心的活在当下:“各式各样的静心活动,其实,都只是想把我们带回生命的单纯里,带回到此时此地,here and now。当我们能处在当下,全然跟那样的情绪相处,自然而言情绪就会流动起来,就会蜕变”。“在静心里,我学到无论生气、痛苦、烦躁,都没关系,要在心里腾出些空间给那个烦,给那个气,给不顺时的挫折与沮丧,学着跟这些情绪在一起,不赶走也不干扰它们,渐渐地,它们自然而然就会转变了”
讲静心中的享受每一刻:“我明白了奥修所说的,‘不管情形怎样,我都教你要享受。静静坐着,享受悲伤,突然间,悲伤就不再是悲伤,它已经变成一个宁静而和平的时刻,它本身是很美的,并没有什么不对……当你来到那个点,你就突然了解到你两者都不是,你既不是快乐,也不是悲伤,你是那个关照者。’”
6. 讲情绪低潮的等待:“在普那,我学会等。悲伤时,我等;哀痛时,我等;沮丧时,我等。写不出东西,遇到撞墙期,我也等”。“凡事皆有定期,天下万物皆有定期。”
7. 讲工作中全然的觉知。“这是一份很享受的工作,口译时,我经常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其实并不是在翻译,而是将自己放空,当个管道。我细心聆听喇哈夏的话,然后再以同样的频率传送出去,完全不加入自己的思考”。“生命是可以如此和谐平静,并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与智慧,可以与人分享快乐,感染别人,也转化他人的生命”
8. 其他
——“我觉得内在智慧一直在邀请我,要我往生命无限可能的方向前进”。
——“活在世界里,但是不属于世界”
——“爷爷告诉孙子:「我们心裡住着两匹狼,一匹是凶恶的狼,一匹是善良的狼。」 孙子问:「哪一匹的力量较大?」 爷爷说:「当然是你经常喂的那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