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蒙特梭利的要求,一间蒙特梭利幼托/幼儿园,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
1、受过蒙特梭利教育培训的老师
2、拥有能满足0-3岁/3-6岁孩子成长与发展需要的环境
3、全套的蒙特梭利为孩子设计的学习材料, Montessori Apparatus
严格来说,现阶段一间所谓的“蒙式园”要满足上述的条件,其实不难。真正难的,是一些隐而难见的修炼与内涵。今天,我先就“真实”分享一点拙见。
一、真实
1、真实的环境
要让环境中的小孩都有安全感,则成人不能架设太多的预期成果。因为这些期望是成人提前预设的,不是孩子个人逐步到达的。期望需要追逐,达不到成人的期望,就难有安全感;
要让环境中的小孩都有自主能力,则自由是必须的。此处的自由,包括选择的自由、行动自由、社交(沟通)自由、选择伙伴的自由、学习时间长短的自由、选择学习场所的自由。自由选择的后果需要被看见,这样才能萌发责任心和提供选择时的审慎抉择。无需承担后果的自由选择,是不负责任形成的因素;
要让环境中的小孩自觉能干,就必须在上述自由选择的前提下,给予自由的练习机会,只有自发练习成功,才有能干的感觉。如果处处需要成人指导或示范才可以练习,则容易使人成为被动的学习者,自主与自发性必然消失;
要让环境中的小孩有链接感,则需强调关系。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尊重他们。用蒙特梭利的话,是跟随孩子。在无所求的情况下尊重孩子,是最考成人的功课。
2、真实的群体部落
每一个群体,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人群组成。这是自然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中,人人各司其职,各有所好。他们彼此之间,又因为群居的关系,而有所依赖而需要互助。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应该反映真实的群体部落。
蒙特梭利学校采用“垂直的区分法”。将三岁、四岁、五岁、六岁孩子聚在一起。孩子在这个混龄的空间里一起生活、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学习进度因人而定。因为混龄,彼此不会因为同时需要同样的东西而需要争抢或感觉不足。因为不同的年龄,会有不一样的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心理有着富足的感觉。同时,年长者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关爱之情,照料幼小的;年幼的孩子,也会以年长者为榜样。这样的环境,让真情流露。“人们有时会担心,如果五岁的孩子去教导更小的幼童,他自己的发展会延缓下来。但是,第一,他并不是一直都在教他们,而且他的自由会受到尊重。第二,“教导幼童”可以帮助他更了解自己先前所学的一切;他必须分析、重组他自己少许的知识,才能传授给别人。所以,他的牺牲并非毫无所获。”
在混龄的教室,经常可以看到年幼的初入学者,在年纪稍长的孩子身边,更有安全感。这些五岁或六岁的孩子,似乎更能理解年幼孩子的需要。蒙特梭利把这种现象,解读为精神上的渗透作用Osmosis “ 五岁儿童的心智比我们更接近三岁儿童的心智,所以,幼小的儿童很容易学会那些我们难以传授的事务。他们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和谐关系是很难在成人与幼儿之间发现的。”
维护上述的和谐社会,蒙特梭利教室实施了几个成功的方法:
1. 慎选投放在这个空间的材料。如果东西过多,会造成混乱的现象。过剩在心理上也会出现不珍惜的心理;
2. 每一样材料只有一件。如果某一件东西已经有人使用,那想要的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等待。等到此人让出自己的材料时,他才能用。这是社会性中的一种特质——尊重别人的工作及他使用的材料。孩子们渐渐能明白,他除了等待之外别无他法。这种情况日复一日的发生,孩子也可以从中认识到等待与轮换是一种常态。这种认识,会成为他日后社会生活的指南与行为。学会等待,其实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美德;
3. 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他们的社会性问题。当两个孩子同时都需要同一个材料时,最坏的情况就是争抢。在一个混龄的环境里,年长的孩子一般比老师更能处理这样的情况。他们有时会主持公道,有时会教训无理者;有时候,两个孩子在走线时因为方向相反而可能撞上,可是他们往往能自己和平欢乐的解决,比老师出面干预的结果还好。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成人拥有等待的勇气”;
4. 建立简单的社会常规。在任何一个群居的环境中,必定要有让人看得见,做得到,能遵守的简单常规。一个喝水的角落设置出来后,需要有如何使用杯子、如何清洗杯子、如何倒水、如何清理溢出或倒泻出来的水等等简单做法和完成状态的指示。成人在这件事上已经练习并琢磨了几十年,孩子正处于学习领会的阶段,所以,越是黑白分明的方法与条规,越好!
蒙特梭利说:“社会不是建立在个人的愿望之上,而是建立在各项活动和谐共存的基础上的。”所以,让孩子有黑白分明的界线或界限,可以让他们更容易看见和养成自律的行为。
二、能引发学习动机的真实材料
幼儿拥有特殊的心智。蒙特梭利称之为“吸收性心智”。因为它能主动自发地吸收环境中的印象、动作、语言与文化习俗。同时在每一次地吸收中,将之转换成自己人格的组件。“这个年龄的儿童在发展旳自然法则的驱动下,从其周围的环境中找寻活动的机会以便累积经验。他们使用双手去经验,并不只是为了现实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知识。如果我们让儿童在我们所安排的这个新的环境里自由活动,我们会对他们的天性和能力有相当意外的印象。他们似乎比较快乐,而且兴致勃勃,以致于他们可以长时间工作而不疲倦,结果他们的心智似乎敞开了,他们变得非常渴望知识。”
今天的蒙特梭利教室,已经因文化地域的关系,由各地老师淘来了许多精彩的真实材料。在生活区中,就有适合孩子使用的照顾自己的材料,比如脸盆、勺子、小毛巾、小牙刷等;适合孩子大小尺寸的照顾环境的材料,比如扫把、畚箕、耙子、铲子等;适合孩子准备食物的材料:比如小型的锅、碗、瓢、盆、甚至炉子、刀子、榨果汁的器皿等;可以让孩子使用的各种培养精确性辨别能力的感觉材料;帮助孩子自己使用的地图拼图、海陆地球仪和七大洲彩色地球仪等;
这些材料,多根据以下几点原则来创设:
1、从自然选材
2、适合孩子使用的尺寸
3、设计简单
4、美
选材时特别需要注意的还有:
1、不符合真实生活的材料不要出现
2、不选用粮食为材料(不玩食物)
3、损坏的东西不要出现
4、不符合/适合年龄的材料不要出现
5、不齐全的配套材料不出现
6、不用一次性的材料(如纸杯)
这些真实的材料能够引发孩子内心的喜悦,因为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活生生可以看见,可以使用,可以对应经验的物品。成人特意为他们找到适合他们使用的小尺寸,让他们更能得心应手。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的能将已有的经验与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实景链接起来。从这里引发出来的多元化的学习动机,都是精彩的,欢乐的!所以,在蒙特梭利教室中,不只孩子感觉兴奋,连老师都会因为发现了可以让孩子使用的新材料而雀跃不已。但是,这样的喜悦,必须是主动自发的,必须是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发生的。一旦学习成为被动的,没有自由选择,喜悦就会变成累赘、不满和愤怒。
四、真实的生活
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相同之处在于这个空间是否让人感觉自在。
有人说,让孩子自在,就是对他们没有限制,这样就会让他们变成不会节制且贪婪旳魔王。
自在的人是有分寸的人。他不会因为自己的欲望去侵犯别人的空间,因为他追求的是独与自己的精神天地往来的境界。
真实的生活是吃喝拉撒,也是自己能独立选择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在安排常规生活时,需要迁就时间、空间和人,这是无可厚非的。除此之外,剩余的时间,如果可以让孩子都能选择自己的兴趣学习,如此,则成人和小孩都能自在。
幼儿园如果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把学习活动排满了一天,美其名让人觉得活动内容很丰富,但最后总是苦了老师,也累了孩子。
安排孩子的一日流程应该是以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需要为主。任何违背孩子年龄需要的安排,都是伪做。
安排孩子的一日流程必须保证:
1. 孩子能有上下午各两小时半到三个小时不受成人干扰的学习与工作时间;
2. 在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中,加餐、喝水、休息、上洗手间等照顾自己的活动尽量采用自助的方式。如此,孩子可以更专注于自己兴趣的学习活动,而不会一再被打断或干扰;
3. 孩子必须拥有自由选择学习项目和学习时间长短的自由,因为理解、思考、纠错和重复练习等所需的学习时间,会因人而异。只有学习者自己了解。强制性的要求孩子必须在固定的时间段完成学习,无法巩固学习;
4. 老师在这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可以观察孩子,给予孩子工作材料与工具的示范、辅助需要帮忙的孩子、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等;
5. 午餐可以安排成集体用餐形式,也可以是自助式的;
6. 午睡时间也应该尊重孩子的生理需要。要求孩子必须躺下,必须坐在床上的安排有时会让老师和孩子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冲突。还有许多所谓养成好习惯的做法,会强行将睡梦中的孩子叫醒。另外,有些家长因为不堪孩子晚上吵闹不睡而要求老师不能让孩子在幼儿园睡太多等等。殊不知孩子睡觉比吃饭重要。一个睡足的孩子会自动醒来,一个睡不够的孩子一天的情绪、食欲和学习质量都会被影响。
设计孩子的一日流程,可以学习这三个方法:
1. 观察和理解孩子的需要。不要假设孩子应该有什么需要,或想要什么需要。我们常常会说孩子其实很捣乱的。其实这就是假设,我们先假设孩子会不听话,会捣乱,然后理直气壮地说,我这样做,就是要制止他某种行为的发生等等;
2. 先顺应孩子的需要,不要强迫他们不要做的。孩子不要,肯定有他的理由,千万不要说如果他要求不睡觉,就会养成坏习惯,或其他的孩子也会因此而学坏。这都是老师不敢接受孩子的要求而设的错误判词;
3. 不要强迫还在适应中的孩子即刻做到老师或教室里的要求。适应能力是一辈子都在学习的能力,孩子还不能适应新规矩,新做法的时候,请允许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缓一缓。比如孩子不愿意参加团体活动,不表示他就是胆怯或不合群。很多时候,孩子选择先观察,先感觉群体活动的动力或节奏。是为了保护自己。每一种动物都有这样的特质,眼前出现一猎物,即便再凶狠的狮子,都会反复观察确认才出击。这样的孩子是谨慎。他选择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拒绝参加。但是这种保护自己的行为,却常常被贴上不合群、胆小等的标签。这对孩子是极不公平的。
一间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教室,会是一间真实的生活空间。这里没有学校的条条框框,有的是如家一样的舒适和自然。蒙特梭利创设儿童之家,强调孩子才是这个家的主人,成人都是这个家的仆人。仆人不会对主人定要求,仆人不应该对主人指指点点。这是最基本的礼仪和要求。
五、真实的人
一间提倡真实的蒙特梭利幼托/幼儿园应该能尊重每一个老师,让他们保有原来的自己。活泼爱笑的,可以继续活泼爱笑,不需要装成小淑女;外向好动的,可以继续外向好动,不需要装成娴静的样子;内向安静的,可以继续拥有他的特质,不需要因此自卑。
每一个社会单元,都能包容不同个性的人。每一间幼儿园如果也能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能按照自己原来的样子绽放,那混乱与纪律的破坏行为,很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