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大河奔流——读张俊彪《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

【原创作者】|云仙子

   

张俊彪《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


“我为这本传记散文集命名《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是因为所记述的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时,这些物,在我的心中,永远就是耸立在云宇天穹的高山,奔流在广袤原野山川的大河,我终生都得仰着头颅翘看,屏着气息眺望。我一口气将他与它或是牠写出来,身心是一种舒然,是一种超俗,是一种放下,也是一种甦醒与重生……”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张俊彪《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后记一文中的第一句话,文字简约,意蕴悠远。

《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是张俊彪继《追忆过往岁月》之后,出版的第二部传记散文集。回忆性散文33篇,挥洒自如20余万言,而且是张俊彪在患有严重眼疾的情况下所写的。

《追忆过往岁月》和《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两部散文集,共计66篇传记散文,气势恢宏共约40多万言,可谓是写完了他一生的经历见闻,写尽了他70余年的山河岁月。每篇文章,都是隐在他心中的高山大河,宛如一缕春光,璀璨夺目,熠熠生辉,追忆似水流年,历经弥新。他的散文,立意高远,题材独特,文思精妙,意味悠长,都是不可多得的妙文华章,美文佳作。令人一读再读,百读不厌。

阅读品鉴张俊彪散文集《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书中的那些“高山大河”以及“涓涓细流”,记载着张俊彪人生奋斗的足迹,涵盖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上的点滴、得失和生活感悟,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读来,我们仿佛在观赏一幕又一幕的精彩电影,溢满了情趣与画面感。这些人、物和事件,像层峦叠嶂、巍峨壮观的群山,令我们高山仰止;如一泻千里、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令人刻骨铭心。在张俊彪的心目中竖起了一座座丰碑,屹立不倒。同样,在我的心中,翻卷起一朵朵浪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令我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在一句话,一种文字里,看到这个人的胸襟、境界、风骨和品味。如是,便是感染人的文字。”在我看来,鉴赏一部书,其实就是在品读一个人。通过阅读张俊彪《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我的感触颇深,感悟如下:

      一、奋斗的足迹

通过阅读《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这部书中留下了张俊彪一生奋斗的足迹。尽管在他前进的道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曲折坎坷。

但我以为,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顺风”固然幸运,当属运气好,但是有“逆流”阻塞,也未必是一件坏事。逆境它能促使人面对困境,更加理智,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更加发愤图强,积极上进,从而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抵达成功的彼岸。

纵观全书,我在思考和探究这样一个问题:从张俊彪人生的轨迹来看,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还是他的写作能力!持续不断的写作能力!拼搏奋进的写作能力!是写作能力,改变了他的命运,为他赢得了人生道路上的成功和文学事业上的辉煌。

首先,是他自己发现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一个人的才华,就像布袋里的锥子,总会露出来,想藏也藏不住。

张俊彪自幼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异,酷爱读书和写作。他在部队的闲暇时间,总是认真读书,思考,即便是在宝鸡住院的时候,仍不忘初心,勤奋读写。在《石榴花红》一文中,护士长老是夸他:“说他一天到晚就知道读书,写笔记……”

在部队学习工作之余,他开始尝试着写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给报刊投稿,竟然都发表了。这无疑激发了他读书、写作、投稿的热情和兴趣,他想:“原来我还是能写点东西的。”这种牛刀小试,让他在前途渺茫和落寞孤寂之余,看到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线曙光和希望。

当然,这里少不了那位政委的提携照顾,把他从工程兵连队调到营部测绘班。随后,又把他调到部队报道组。写新闻报道和材料,也发表了一些政论文章和新闻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影响。

通过这样的尝试和实践,张俊彪在部队及地方,已小有名气。人都知道他笔头子能写,是个人才。因此,当他1975年春退役时,才有甘肃省出版局和甘肃省文化厅两家单位派人,带公函来部队接收安置他的工作。但因张俊彪的档案提前被部队邮寄到原籍甘肃正宁,事情因故未成。他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工作了半年,因档案仍然无法调过来,只好回农村割了一季麦子后,终于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机,命运之神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苍天有眼,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不会亏待一个诚实善良之人,更不会亏待一个矢志不渝、奋发有为的青年人。在上帝为张俊彪关上一扇窗户之后,又为他打开了一扇大门。

其次,他的写作能力被进一步的开发和挖掘,是他的第一位领导——刘锋。在《我的第一位领导》中,刘锋是张俊彪生命中的贵人,扶持他,提携他,鼓励他,呵护他,扶他上马,使他走上新的人生道路。

张俊彪的文学才情已经显露出来,他只是需要有人在背后轻轻地助推他一下,他便可以扶摇直上,遨游九霄。我想,假如没有刘锋爱才惜才,提携帮扶有志气、有才华的青年人,那么张俊彪的人生之路还不知道该走向何方?或许,凭借他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取得成功,但可能要付出更大的磨砺、牺牲和代价。

刘锋,当时在庆阳地委宣传部担任科长,他挑兵点将,让张俊彪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通讯员培训班。张俊彪知道这种机会来之不易,自己又是农家子弟,无任何背景,更无人脉资源。所以,他倍加珍惜,牢牢地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张俊彪勤奋用功,表现优异,留在了庆阳地委工作。后来,刘锋多次向上级汇报,并呈书面报告给张效飞书记。张书记是个老革命,也喜欢好学上进、有才学的年轻人。

最终,庆阳地委解决了八个编制,让所培训的学员都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商品粮。是刘锋让张俊彪转换了身份,改变了他的命运,从农村走向县城,从农民吃上了干部饭。

机遇从来都是垂青那些有头脑,有准备的人。由于张俊彪在报刊、杂志上已经发表了一些作品,在社会上小有名气,再加上社员张俊彪的短篇小说《丰收》,在《甘肃日报》副刊整版全文刊出,也为他如虎添翼,他的写作实力更加强劲,令人不可小觑。因此,当机遇真正来临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迎接这个重大利好机会的准备。机会青睐于他,便不足为奇了。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外因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内因是起决定性的因素,而外因的推动之力,会为一个人如虎添翼,助他一臂之力,正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倘若自己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本事和硬功夫,没有两把刷子,认识谁也没用。

刘锋,是张俊彪生命中的贵人。他独具慧眼,是善于发现人才、挖掘人才、惜才爱才的伯乐。同时,他也是助力张俊彪人生道路转机、文学事业起步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人物,是党的基层好领导,好干部,是值得我们尊重、敬爱和敬仰的人。

刘锋对张俊彪很好。他的心很细,人善良,简直是事无巨细,为他安排好工作及生活环境等一切。他经常派张俊彪下基层采访,深入实际,接触生活,了解情况,可谓循循善诱,用心良苦,对张俊彪新闻报道和个人写作都有裨益。他性格沉稳,处事冷静,遇事不慌,性情温和,张俊彪从刘锋的身上学到了不少做人修为的道理,也对他后来的成长和写作,起到了一个历练和提升的作用。

不过张俊彪也很争气。不久,由他主笔撰写的一篇调研报告在《红旗》杂志全文发表,《甘肃日报》很快转载,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放,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紧接着,更大更好的机会再一次降临到张俊彪身上。好风水来了,谁想挡都挡不住。他被调去甘肃省委写作组。

从此,张俊彪从庆阳起飞了!开始了他崭新的人生道路,开启了他辉煌盛大的文学之旅。

假如,没有刘锋慧眼识珠,提携俊才,便不会有后来在深圳主政一方的张俊彪,也不会有后来张俊彪在事业上的成功,更不会有他那上千万言的皇皇著作面世。

三是,张俊彪吃苦耐劳、默默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理想的毅力;聪颖好学、昂扬向上的斗志,无疑,他的成功,同样与这些因素密不可分。

他无论在什么岗位,在任何地方,总是沉稳内敛,不善言辞,情感不外露,只顾埋头做事,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以报答领导的关怀和栽培,不辜负领导的看重和期望。

他总是默默地读和写,安静地思考。喜静,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能坐十年冷板凳的性格,使他怀揣梦想,矢志不渝,心无旁骛。如果他是一个性格张扬的人,喜欢热闹,静不下心来,节假日老是想着外出游玩,或者喜欢凑热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坐下来,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的。如果是那样,他怎么可能取得文学上的巨大成功呢?

        二、立传记文学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提出并撰写传记文学的人就是张俊彪。”在《传记文学诞生记》一文中,1985年,张锐和张恩奇二位青年作家,写了一篇专访《碧血·丹心·黄土——记传记文学作家张俊彪》,发表在当年的《文艺报》头版醒目位置。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

不容置疑,张俊彪开创了我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先河,他是第一位写传记文学的作家,而且他的传记文学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独具慧眼,视野恢宏,善于思考,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眼界、智识和悟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他的大胆尝试,勇于革新的精神,令人赞叹。

他是一个心底善良,有良知的人,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敢于触碰历史和写作的禁区。诸如,陕北的历史问题,红军的西征问题,江苏苏区的“肃反”扩大化问题等……他要为刘志丹、谢子长、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这些红军时期的将军人物,在历史档案与现实生活中,遭受到歪曲的涂黑而鸣不平。他要触碰历史的伤痕,通过自己的笔为他们改写历史,释放冤屈,替他们伸张正义,还历史本来真实的面目。

他是一个果敢勇毅的人,也是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他绝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要自己决定的事情,即便是再难,再苦,再累,也要付诸行动。于是,他开始收集历史资料,采访当时的见证人物,实地勘察当年的战争遗迹,每天认真记录采写笔记,并开始酝酿写作。

他决定走一条新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决定在正传与文学二者当中,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新路。即:“真时,真地,真人,真事,真史;引入文学的笔法来写作,小说的构思,文学的语言,故事的连动,环境时空的描写,人物对话的合理化想象,人物形象立体饱满,性格突出鲜明,内容丰富壮阔,具有阅读的画面感与兴趣感……”意思就是说,用文学的笔法来写真实的历史人物与重大事件。于是,传记文学这种崭新的文体,便在张俊彪的笔下应运而生了。

他利用业余时间,凭借着对文学的一腔挚爱和忧患意识,写出了第一部长篇传记文学《刘志丹的故事》。紧接着,又创作出长篇传记文学《血与火》(原名《风雨春秋》)。

尽管张俊彪传记文学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在《甘肃文艺》上,选发三章稿子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传记文学不被某位编辑认可,被编辑当面大骂一通……但是,张俊彪始终没有放弃自己传记文学的主张与实践,而且他仍然不气馁,不放弃,继续脚踏实际,默默无闻地坚持创作,笔耕不辍,以顽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1985年,他先后出版了长篇传记文学《刘志丹的故事》《血与火》《最后一枪》《红河丹心》《黑河碧心》《刘志丹》《董振堂》《董振堂的故事》《我走过的路》《没有陨落的太阳》等十余部作品,共计数百万字。

在张俊彪坚持撰写红色传记文学系列丛书中,他的写作生涯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艰难险阻、困难和挫折,但是他是一个不惧困难,只要心中有目标,便会勇往直前的人。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住他前进的脚步,正如他所说的:“世界上任何新奇的事,没有人骂,哪能成就事功?”

从此,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文学题材在我国应运而生,这一新的文体,无不凝聚着张俊彪的心血和功劳。但他的“理论,研究,写史,修志,立传,应该以文字的档案史实为依据。真正的文人应该有骨气,真正的史学家应该凭佐证”的史学观、文学观以及精气神,更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道。

他在《传记文学诞生记》最后总结时,如是说:“树有根,水有源,山有脉,物有种,天地有阴阳,要敬畏历史,尊重史实,佐证档案,勿让后代子孙重修正史,再立堪志,重评史志与作者的功过是非。”

行文自此,我想起了北宋大儒张载的那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警句,流传千年,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在张俊彪的身上及其传记文学取得的成就上,得以验证。

在我看来,张载的名言警句,也是张俊彪对于人生、社会、文化、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总结,是我们理解和评价他的人生、文学和学术的一个重要坐标。体现了张俊彪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天地立下崇高的宏愿,勇于担当和作为的精神,彰显了他对推动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的精神和风范,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三、一颗慈悲心

张俊彪是刚强的,坚韧的,倔强的(他自己言)。但他又是柔软的,低调的。他虚怀若谷,至仁至善,有一颗菩萨心肠,对万事万物充满悲悯情怀。

张俊彪在他的长篇小说《曼陀罗》一书中这样写道:“从事易,做人难;修身易,养性难。从事先做人,人到高洁事自成;修心先养性,性出境界身舍利。”他关爱众生,敬畏生命。这些箴言充满人生哲理和满满的正能量,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张俊彪有普世情怀、平民意识以及家国情怀。他意志坚强,谦和忍让,乐于助人,甘愿吃苦的优秀品质,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尤其是他的慈悲根性,宗教情怀,已在自觉与不自觉间,植入他的内心深处。

具体表现在:

一是,2023年10月19日,我在深圳拜访了张俊彪。他诚心诚意、热情友善地约见了我。他请我吃饭,赠我墨宝,为我泡茶端水,点菜盛汤,令我深深为之感动,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同时,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大家风范和人格魅力,树立起标杆,令我高山仰止,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世及作文,心中暖意盈怀,一种自己被珍视、被珍重的情怀始终洋溢在心间……

正如李印功所言:“人家张俊彪老师啥人没见过?”

是的,像张俊彪那样的大人物,一生历尽沧桑,阅人无数。他去过中南海,见过不少国家领导人,接受过不少大领导的谆谆教诲与培养,如宋平、刘冰、秦兆阳、苏星、李子奇、吴坚、陈舜瑶等,这些领导对他的期望与关怀,令他受益终身;在甘肃省委给大领导做专职秘书多年,曾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他曾担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兼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会主席等职,主政一方12年,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把深圳由“文化沙漠”变成“文化绿洲”。成绩突出,政绩卓著。

一年多来,我一直想不通,他为何要约见我这样的一个小人物,普通文友?

通过拜读《木如寺》一文,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在张俊彪的心目中,正如他在《木如寺》一文中所叙述的那样。当他在平措活佛的导引下,一个殿一个堂地拜谒佛祖和菩萨时,看到每个殿堂之上,佛陀菩萨的塑像和屋顶之间,都挂满了蛛网,有大小的蜘蛛,也有扑在网上的虫蛾。“我心中觉得,应该打扫一下卫生。”但平措活佛仿佛意知了他的心中之语,双手转动着佛珠,随口说:“这里是木如寺,众生平等,都尽享自然的法则。”

或许,这就是张俊彪在参禅拜佛后,在他的内心深处,植入了众生平等的缘由。所以他善良、正直、包容和怜悯的理念和心态,使他对待所有的文友一视同仁,从不高看谁一眼,也从不低看谁一眼。

张俊彪的内心深处充盈着宗教信仰的普世情怀,他崇尚向善向上,返璞归真。他柔软的内心,像佛一样慈悲仁爱,对待世间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充满着关爱、善意和爱怜。凡是见过张俊彪的人,都会看到他矍铄清瘦、玉树临风、温润如玉、慈眉善眼的样貌;感受到他一脸慈爱、满身清气、虚怀若谷、平静随和的神情。令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饴。

二是,今年六月,我和李印功、鹿丁联、郑勐一行四人去旬邑拜望张俊彪。六月流火,赤日炎炎。当我们驱车到达旬邑宾馆的时候,只见张俊彪和夫人侯晓菲女士,以及唐、王两位馆长,早已在旬邑宾馆门前,肃穆远眺,恭候迎接……当看到这动人的一幕,一股被珍视、被敬重的暖流,瞬间在我的心中冉冉升腾……

三是,第二天在旬邑宾馆用过早餐,在宾馆门前,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我举着手机,想给张俊彪单独照一张相。张俊彪随手带上墨镜。正当我对着镜头要拍时,“把墨镜摘了!”只听见侯晓菲女士对张俊彪小声提醒道。

张俊彪“噌”地一下,立即随手摘掉墨镜。随之,端正好姿势,配合我照相。

我照了一张。一看,不行,他的双眼闭着呢。因为张俊彪有眼疾,怕光。我只好说:“张老师,您还是把墨镜带上吧!”于是,我重新给他拍了一张很飒、很酷的戴墨镜照片。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张俊彪其实并不像他所说的那般性格倔强。他的心是柔软的,性情是平易的,随和的。我想,但凡人格高尚、品行高洁及胸怀豁达的大人物,大抵都如此。

四是,张俊彪在《<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读后》一文中这样写道:“大仁,大爱,大善,大慈,大悲,这些就是宗教的统一情怀;胸纳百态,心有千物,神游万象,气吞云宇,包容博大,乐善好施,无敌无友,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好无坏,宽容一切,接纳一切,放下一切,善待一切,化解一切,虚空一切,这些也是宗教同一的形而上的空灵境界……”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他的生命和生活阅历中,他所经历的穷达幻化,善恶幻化,荣辱幻化,爱恨幻化,恩仇幻化,在他的眼中和心中,便已上升到一种提升,一种超越,一种向终极目标接近的大境界和大情怀。

在《石榴花红》一文中,他对那位拦过他的大好前程,败了他天赐机遇的部队老政委,跑远路专程去看望他,还买了珍贵的礼品送他,这件令人颇感郁愤费解之事,因此便有了答案,明白了他的用意。

张俊彪的秘书提出不解后,他听后慢慢对秘书说:“等你活到了我这岁数,你就会明白,也会像我一样的去对待你生命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了……”张俊彪一颗殷殷之心,感恩之情,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这正应了王继庭在《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的序文中所说的:“除理解和感悟老师的作文秘诀外,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和规矩。做文先做人。”说得真是太好啦!

张俊彪的学识、才华和人品,不仅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赏识和肯定,也得到了同事、朋友、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誉。他的励志品格、高尚情怀、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为我们在做人、做事和作文等方面,都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和标杆!

品鉴《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受益良多。我认为,张俊彪就是一部丰盈厚重的大书,一座蕴藏深远的矿产宝库。读之不尽,取之不竭。纵观全书,张俊彪有艰难困苦的童年,有奋发有为的中年,有辉煌卓著的文学成就,还有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奋斗精神,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隐在心中的高山大河,在作者的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又宛如一缕光,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同时,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激励我不断前进。

  2024年10月20日于西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772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45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61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4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57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9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6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1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7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1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0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6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6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74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