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有感

初看,感觉有些难。但看到一半,渐渐入了佳境。体会到了幽默感,就像方鸿渐初次见到曹元郎的印象“做诗的人似乎不宜肥头胖耳,诗怕不好”。初次印象大致也是这么肤浅,后又自己圆回来,“记起唐朝有名的寒瘦诗人贾岛也是圆脸肥短身材,曹元郎未可貌相”。

"女人做诗,至多第二流,鸟里能唱的都是雄的,譬如鸡。"

“我喜欢用自己的头脑,不喜欢用别人的头脑来思想。”

太多精华和幽默的句子,看了第一次,又想再翻第二次,每个人物的塑造所用的交流语句都很有格调。不经觉得作者很理智,很有才华。但是文章里塑造的主角方鸿渐似乎不是个很有学问、有头脑、有勇气的人,反倒是塑造他是个志大才疏、不太会交流技巧经常惹身边人不高兴,又不勇敢的人,工作和娶老婆都是好朋友助力。其实看的过程直至看完,我都是很乱的,我想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但是看完了,你会想着这本书是不是还有下一步。虽然猜不透作者想表达的核心,但总能记住一些很贴切形容,就比如写到形容高松年的缺点,比喻成犹如猴子的尾巴,站在地上没多少人会注意到,但是在树上窜或者在空中跳,免不了会显眼。

看完又看了后续的解说,不经又好奇起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原来方鸿渐是以作者的原型和经历来的,但是也不大似相同,只是取材。解说也说了一部小说成功不在于详述了什么精彩的人生事迹,而在于你的想象,想象就是闪光点。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腹满诗书,写出来的文章,总感觉气质和格局上不一样。他看得透彻,又暗含讥讽,如果方鸿渐是作者原型,那足以看出作者很谦虚,方鸿渐没有被捧成现代剧自带光环的男主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书也是需要时机的,未到时机,不是囫囵吞枣,就是兴致欠缺。六年前读《围城》,看完便束之高阁,并无太深思考。时隔六年...
    如何似锦年阅读 991评论 5 12
  • 没想到自己两天把围城看完了,其实要是不睡懒觉而且能控制住自己不玩手机一天就能看完,没办法自己的在自制力不行,哎大...
    温热haley阅读 469评论 0 0
  • 这是我目前为止唯一本让我读了两遍的书籍,而且还加看了由原版改编的连续剧,因为看一遍很难领会钱钟书想表达的东...
    颜文和阅读 463评论 0 8
  • “围在城里的人想跑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细细品味,这应该...
    勿念过往勿留他乡阅读 522评论 0 0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0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