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

为什么从小被我揍大的哥哥,没有叛逆和厌学?

孩子被收拾完,是产生心理疾病,还是因此成长变强,跟孩子是否在爱里醒来有关。

在爱里昏睡的娃,看不见别人为自己做的事,却记得曾经受过的伤害,在里面沉溺和受害。

坦白说“没有人是自己给自己换尿布长大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记不住小时候被爱的场景,跟我们在婴幼时所处的脑波段有关,在半梦半醒的意识里,被批评几句,会马上惊醒如临大敌,记得老清楚了。

我家大儿子(以下统称哥哥)从小经历过不下10次挨揍批评,但每次揍完,都是一次让他在爱里醒来的机会。

拿昨晚来说,哥哥上完英语单词课,8点40分,黑着脸对我没好气的说:“以后别把单词课安排在周末晚上!”

他说完我也不爽(大姨妈了情绪也不稳),这节课是因为周末带他出门玩,从周六改过来的,怎么玩也玩爽了,学的时候还抱怨上了?

我看他不爽,想着他是累了,就草草结束了他和哥们接下来的线上聚会,这下哥哥更不开心了。

一时陷入僵局,我对孩子爸爸说:“我这会情绪上头,哄不了他,你去哄哄。”

结果爸爸过去一顿批评,大意是他不应该指责大人,学单词的时候也不认真,才导致上了那么久。

哥哥一下子哭上了,不满的冲着我们:“我没有要指责大人,我就是上完课很累,随便抱怨一句,想着妈妈安慰我一下,我就好了。平时我这样,妈妈也没有说过我,谁知道今晚遇到妈妈也不开心,我想开的会都没开成!”

(其实大部分孩子在这个时候就不说话了,哥哥不会,过往的经历让他深知,爸妈是讲道理的,他要据理力争)

爸爸没有松口:“抱怨不就是指责别人没做好,你没有一点责任吗?事实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周六玩爽了,周末的单词课就应该好好上,而不是臭着脸上。你臭着脸,妈妈就不开心了,会没开成大家都有责任。”

爸爸说:“你要找一个关于“甩锅”的我执,不开心就怨别人,不承担责任,自己还受害。”

哥哥的脸色从很臭很臭到逐渐缓和、跟我拥抱和好,我对他说:“这件事没有轻松过去也挺好,不是任何时候别人都会给你背锅的,哪怕是最亲的爸妈。”

做个总结:爸妈不要担心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犯错,孩子也不要怕在父母面前真实表达,最后是在规则、良知面前,而不是在父母的权威面前,孩子看到自己差在哪里,同时看到爱一直都在。

父母是权威,绝不是对错的制定者,觉醒的父母深深地明白:打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孩子一直在爱里昏睡而不自知,更没有通过一次次冲突,让孩子练习对抗权威、表达情绪、合作共赢!



这是在微信公众号看到的一篇文章,颇有感触。想当年如果我家姐姐出现这种问题,我们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各自承担责任,而不是互相指责,也不会让事态不断的往不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事情发展了以后,是让孩子能够从事情中得到成长,还是受到伤害,后续的处理问题的方式,真的是特别特别的重要。家长能够从冲突中找到成长的方向和路径,并有效的引导孩子,需要家长自身的成长和自我意识提高。

国庆节期间,儿子因为作业没写完被爸爸罚跪还挨揍,我当时在单位值班,听到儿子哭着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把自己心头的那种愤怒,压了下来,平静的,先安慰了儿子,让儿子先自己做了一下,调整平复一下心情,如果能够写作业的话就写,如果不能写作业的话就稍微休息一下。等我回去,回去以后我又为儿子做了疏导,陪儿子把作业快速的写完以后,让儿子泡了热水澡,又带他出去舒缓心情。晚上爸爸回来,不顾儿子已经睡着的情况,继续拉着儿子罚跪。我当时已经是极度的愤怒了,但是想到如果我介入的话,可能会让场面更加混乱,我就坚持着没有说话,等爸爸回到房间以后,我把儿子的衣服拿过去,先让儿子把衣服穿好,别冻着,然后告诉儿子,妈妈在这里陪着他,天天说让我先睡觉,他自己等一会儿跟爸爸再聊。过了一会儿儿子自己找爸爸说了以后,就回来睡觉了。全程没有冲突,第二天我和儿子复盘了这个事情,讲到了整个事情里面各自都有哪些做的不对的地方,以后如何避免,我们将来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处理等等。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来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的,不互相指责,埋怨,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事情中得到什么,如何成长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也告诉儿子,妈妈永远都和他在一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