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日是我的躺平日,虽然是躺平日,可是脑子里一点也不安静,一起床就给自己排满了上午要做的事情,比如想搞卫生、又想跳健身操、又想包饺子,又想写东西,总想着完成这些任务之后,我才可以好好休息。
今天第一件事就是搞卫生,可能是太久没搞了吧,灰尘比较多,我看到要搞的地方很多,内心就有点急躁(当时想着还有那么多事要做),而且刚拖两遍地,汗水直冒,就更想快一点弄完。
其实我每次基本都是这样的,先给自己安排很多个任务,然后完成任务时就会比较急,但是越急内心越烦躁,这时候别人千万不要跟我说话,我会很容易冒火。
今天我觉察到自己又是这样一个状态,想到了丛老师曾经写的一篇文章—是关于急性子的。他说急性子有三个特点:事情多、时间少、要求高。
这不写的就是我吗?常常习惯给自己安排很多事情,然后每一件事都希望快速做完,并且要求每件事都要做好。
老师说拯救急性子有三个方法:1、少做事,2、慢慢来,3、降低目标。
想到这,我就调整了一下,既然搞卫生需要的时间比较多,那我上午就只搞卫生好了,其他事情是可以不做的,而且也不用急于搞完,慢一点拖地,慢一点擦桌子,这样就可以把事情做好了。还有感觉到累了的时候就休息一下,不用压着自己一直做,等休息好了再去做,精力又会不一样了。
急性子已经伴随了我三十多年,唯一的好处就是做事快,但是这样往往也很焦虑,总想着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干完,仿佛事情真的能做完似的。
很喜欢丛老师说的一句话:成长的过程,也可以去享受,不一定要着急的去寻找某一个结果。
所以试着把自己放慢一点,再放慢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