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赵帝国在大分裂时代的一大堆短命政权中,第一个撞上“接班人难题”,虽然以一种比较戏剧性的方式勉强渡过危机,但已经给帝国留下了暗伤。汉赵帝国在权力交接时期发生的政变比较具有典型性,这个初始版本在其后的各个短命政权不断上演各种变形版和衍生版,但基本模式都大同小异。乱世之中,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这一时期各个帝国的开国君主基本不是豪杰就是枭雄,他们在世的时候都一切晴天安好,是因为他们的个人威权足够大,可以慑服任何野心家,但是在他们死后,开国君主们选定的接班人如果不是个人能力超强,便会往往或被动或主动地卷入各种权争、政变。以汉赵帝国为例,刘渊的太子刘和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威望是不足的,而刘渊为了给接班人留下一个看上去比较靠谱的工作班子,任命了一大堆子侄担任重要的军政首脑,结果新任君主刘和由于严重缺乏安全感,主动挑起政变,意图除去接受顾命掌握重权的兄弟们,结果打蛇不死反被蛇咬,最后反而被手握兵权的另一个兄弟刘聪搞掉,然后顺势接任帝位。我们看看刘渊设计的汉赵朝廷,事实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这与传统汉族君主更习惯于把帝国的管理权交给训练有素的士族官僚的传国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纯属任人唯血缘,后者则已经带有“职业经理人”的味道,二者哪家的制度运行更稳定、更有效率自不待言。反推西晋的接班人制度设计,其实司马炎犯的也是这个错误,把大量权力分配给了皇族和外戚,但皇族和外戚却没有管理能力,只有败家能力,又缺乏士族的有效制衡,最后权力的失衡造成一系列无法逆料的结果。在汉赵之后接踵爆发“接班人危机”的就是后赵和成汉,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都是在经历过接班政变之后,内耗过重,帝国势力开始逐渐衰落,最终被另一个兴起的强权灭掉。短命政权之所以短命,实有其必然之处,而无法顺利逾越“接班人瓶颈”,则为主要原因之一。
无法突破权力交接瓶颈的,注定只能是短命政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