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主要讲两套理论的对比,一个叫成本决定论,一个叫供需决定论。
一上来,薛老师就先考我们了。很多城市,政府高价拍卖土地收了很多钱。大家说,政府拍卖的土地那么贵,最后盖成的房子当然就贵,所以是政府推高了房价。这种说法对不对?
答案当然是不对的,如果不理解的话,就得好好搬板凳听老师讲课了。
资源有价,是因为最终产品有需求
我们先来理顺这个逻辑,为什么会有人竞争这块地,是因为这块地被需求,是因为产品有需求才导致了竞争,竞争之下才有了高价。而不是说政府要把这块的价格标高的。
传统观点一定是认为,一块地本来就有价值的,认为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我买了这块地,价值自然就传递到产品上去,价值越高,最终产品也就越贵,按照传统的这个观点,那么意思是说,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亏本的买卖咯,羊毛出在羊身上嘛,对吧!
会计学是怎么给产品定价的,就是把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一层一层相加,然后乘以一个合理的利润率,就是最终产品的售价。这就是“成本决定论”。
说来惭愧,我们平常给产品定价不都是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吗,而且还从未怀疑过。看来,今天对我而言又是一次认知升级的标志性时刻。
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决定资源成本
合理的逻辑关系刚好是反过来。不是产品的原材料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而是产品的供求关系,决定哦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然后慢慢影响到上游的资源价格。
一个企业家,当他把产品生产出来后投放市场,最终的价格他会通过市场的供需关系来 调节确定最终的合理价格。就是说你做出来这个产品,能卖多少钱,能赚多少钱,你自己也没法说了算,只能由市场来决定。
如果赚到了钱就把它倒过来归功到前面每一个环节的生产要素里面去,从而给这些生产要素定价,决定他们的价值。如果他赚到的钱,能把这些生产要素留住,那他们就能继续生产,如果留不住,生产就没办法继续。
比方说,我们在繁华的CBD吃一碗牛肉拉面,价格是其他地方的两倍,你跟老板说,你们的面可真够贵的。老板说,没办法啊,这里的房租贵啊。
这是不是把因果关系搞反了啊,因为原材料贵,所以面才贵了。
正确的因果关系应该是,CBD这个地方的生产效率高,所以人们喜欢扎堆在这里,所以导致这个地方的房租变贵。呆在这里的人都追求效率,所以也喜欢在这里用餐,然后导致了这里的餐饮也更贵了。
说在美国有三种学院的毕业生工资特别高: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 有人说正是因为这些学院的教授工资特别高,所以他们的学费也特别贵,所以毕业生出来的工资也得特别高。 很显然,这就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因果关系还是得反过来,由于这三个学院出来的学生工资特别高,所以使得生产他们的原材料,也就是教授的工资特别高,教授工资高了,才能吸引到更好的教授来这些学院任教。
再举一个更加简单的例子。有人说,王菲的演唱会门票票价特别贵,那是因为王菲在演唱会中的酬劳特别的高。这说法对不对?又是搞反了对吧。应该是喜欢王菲的人特别的多,就会有很多的人争抢她的门票,他们愿意出价,才使得王菲的劳动资源变得更贵,所以门票价格就高。
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也把因果关系理了个头绪出来,再回到前文的第一个敏感例子,就是政府拍卖土地会不会推高房价。
政府高价拍地,是他想高就能高的吗,想得美,那也得有人愿意接呀。如果大家都不买房了,开发商是要高价把那地块拍过去弄公园来欣赏吗?说到底,还是不是大家都想买方吗,因为需求旺盛,才会倒是房价更贵,然后更贵的房价又导致了土地价格更贵。
举个极端例子来试试,假设土地面积不变,政府现在要免费派放土地,如果排队买房的人还是那么多,房价怎么会低得了,那土地是不是还是很多人抢着要啊,那结果会怎么样,无非是政府的收入由明的变成暗的,或者由正当的变成非正当的,给了官员和地产商之间暗箱操作的机会而已。
课后思考题:凝聚人类劳动越多的产品,价值就越高,这个观点对不对?
这个观点当然不对,凝聚人类劳动的产品市场上很稀缺,市场需求又大,价值才会越高,而不是反过来。人类劳动的成本不能决定产品的最终价值,最终价值由需求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