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如何“有效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育桃李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学生进行教学,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如何“有效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读透教材,巧设问题
教师在问题设计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学内容,透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以教材为基础设计问题。具体来说,问题设计要注意:1.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2.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3.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为学习指引方向,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二)优化课堂问题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本堂课的问题。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六性”,即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整体性、深刻性和开放性。
1.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教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提问,给学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更有效。
3.设置层次清晰、又具整体性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铺垫。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有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围绕“总问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
4.设计深刻性问题,促进思维拓展。学生中不良习惯的表征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数学科,他们往往热衷于大题、难题,疏忽对小题的思考与研究。为此,教师要适时地从小题研究入手,并进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取得“小中见大,揭示规律”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
5.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调动起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活起来了,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合理运用等待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二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一、二秒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是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减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师使用了等待这种技巧,学生在答问中就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
1.学生会做出更长的回答,他们回答问题的语句数量会随着回答问题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2.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问题,一些学业失败者回答问题的次数也会增加;
3.学生的回答会更具有分析性、创造性和评价性,并且学生还会出示更多的论据,在提出论据之前或之后也都会对推理过程进行说明;
4.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有所减少;
5.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明显增强等等。
沉默是金,合理的等待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并且使更多的学生形成了对更多问题的答案。
二、合理反馈激励,促进提问升华
问题提得好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仅是成功的一半,还有更为重要的一半,那就是怎样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反馈,或是给予激励,又或是给予学生加以引导,仍然很重要。
(一)加强引导技巧的优化,提高提问实效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收不到应有的启发思考、发展思维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了引导,但“启而不当”、“启不得法”。只有“启而得当”、“启而得法”,课堂提问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优化对策:
1.铺路架桥。当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暂时受阻,无法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铺路架桥予以疏导。当有些问题因为难度太大,学生一时无法讲清时,教师要适时架梯子,在终结性问题的前面,补充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
2.引向、指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会出现“东拉葫芦西扯瓢”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引向、指津。
(二)合理激励,提高积极性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效率,其提问的实效性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首先要信任、尊重学生,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其次要赏识激励每个学生。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总之,有效进行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调动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较好地达到三维目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自《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