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棵会开花的树

餐巾纸手绘

图| 东非虎    文| 东非虎

第一世

时间: 明朝嘉靖年间

地点:北京

这是在京城一个官宦人家的府宅内 。

“青娥,杨大人是冤枉的,他揭发严嵩一党罪行,痛斥官场腐败,以死相谏,何罪之有。我等要联名请愿,在朝堂之上为他讨回公道。”

“君喜我喜,君忧我忧。家里的事夫君不必费心,我都会料理好的,只是,现在这世道……”

“青娥,我答应你,我一定会回来。别忘了我对你说过的话,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们一定要在一起的,生生世世!”

“阿舟……”青娥轻柔的身体,依偎在自己夫君的怀中。

四个时辰之后,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敲门声……

“嫂夫人,刚才宫里传来消息,杨大人已被皇上下诏处死,陈舟大哥因为直言进谏,触怒龙颜,被皇上当庭杖毙,尸首还在午门之外。昏君无道,忠奸不分,这世道暗无天日!”

“阿舟!!!” 一阵天旋地转后,一片黑暗。


时间:陈舟亡故百日后

地点: 北京崇福寺(后称法源寺。)

弥勒佛祖像前,香烟缭绕。

“女施主,令夫下葬后,您已经在这里跪了整整八十一天了。”

“夫君的头七,我在家中没有等到他,他一定会再回来看我,他曾在佛前对我许诺,我们生生世世要在一起的,他不会舍得就这样离开我。我手上这红豆手链,就是那年他送我的信物。”

“善哉,善哉!世人若皆为情所困,又怎能超脱生死轮回之苦?”

“我不怕苦,只要能同他再次相见,我做什么都愿意!”青娥言罢,放声痛哭,其声凄切,闻者无不落泪。

三日后,青娥病逝,坊间皆传言,此夫妻二人,同心同命,一人死,则二人偕亡。


第二世

时间: 500年后

地点:北京法源寺

青娥虽死,魂魄仍然在那法源寺中,不肯离去。

因为她知道,如果自己转世投胎,过了那奈何桥,喝了那孟婆汤,就会忘记前世的一切,包括那生生世世的承诺。她不愿意,她不甘心啊。

入夜时,在弥勒佛像前那烛光下昏暗的角落,有一个娇小的身影,还在不断祈祷。

“弥勒佛祖啊,我已经在这里求了500年,我手中的红豆手链,已经由鲜红转为乌黑了,我已是孤魂野鬼,唯愿再见夫君一面,您就可怜可怜我吧?”

“执着的人哪,不管多长时间,无论是生是死,你的执念一直没变。你思念的人,已经不知经历了几世轮回,你仍不肯释怀吗?”弥勒佛祖终于被打动,开口说话了。

“也罢,为了你那一世尘缘,我就化你为树,矗立在他必经之路,看他如何待你吧。”

…………

北京春天的早晨,万物苏醒,百花盛开,群芳斗艳。

一棵桃树,在明媚的阳光下,伸展腰肢,树梢上的桃花,长得比她周边的几株更加艳丽夺目,仿佛朵朵桃花,都饱含着期待。那树枝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为那即将到来的相遇兴奋不已。

他来了,他来了!

此时正在上高中的陈舟,身着运动外衣,推着一辆运动自行车,正准备去学校参加足球比赛,他身边有一个女生同行,穿着连衣裙,身材高挑,面容姣好。

“一会儿比赛的时候,千万要保护好自己,我听说足球比赛很容易受伤的,对方技术不如你就喜欢耍阴的。” 那个女孩子像是在告诫陈舟,看来,她像是他的学姐。

“我不会受伤的,等赢了比赛,我请你看电影喝咖啡。”

陈舟还是那一脸憨厚的模样,一点没变。

“嗯……”

“阿舟,你看,这棵桃树的花开得多漂亮啊!咦,树干上还有字,又不知道是哪个调皮的孩子干的。”

“这不像是小孩子做的,这些红豆是精心嵌入树干的,唐朝王维诗中的红豆,是一种相思豆。”陈舟抚摸着红豆组成的那个名字。

“奇怪,为什么这个名字会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青娥?…………”

他,终于还是离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那满树桃花的花瓣零落,像是她流下的泪。

(作者语:感谢席慕蓉老师的那首“一棵会开花的树”给我的灵感,画餐巾纸钢笔画也是我的一种乐趣。同时感谢简友晚情2的诗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江承宇家离我家很近,属于同一个社区,我们读同一所幼儿园。我的妈妈与江承宇的爸爸是大学同学,他的父母...
    夏至未染阅读 757评论 0 3
  • 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那些开满金黄蝴蝶花的黄花槐,虽然已开了好几个月,可每次经过树下,总是忍不住放慢脚步,停下了,深呼...
    小旭营养师阅读 495评论 1 1
  • 人是不能太闲的,闲久了,努力一下就以为在拼命。别说你会尽力,努力,全力,用吃奶的力,这些都不是最大的力,要使出自己...
    鼗豸爻爻阅读 116评论 0 1
  • 定义和用法 overflow 属性规定当内容溢出元素框时发生的事情。 默认值:visible JavaScript...
    陈雁雁_____阅读 243评论 0 1
  • 很喜欢一句话:事急则缓,事缓则圆。出自清·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这句话的含义是...
    安静的星期天阅读 55,07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