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金句

1、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2、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3、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4、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

5、人生大病, 只是一傲字。

6、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7、君子之正气,其亦不幸而有所激也。

8、良知在我,操得其要,譬犹舟之在舵。

9、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10、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1、严霜大冻之中,岂无些小风和日暖意思?

12、惟圣人而后能无悔,无不善也,无不诚也。

13、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14、虽惊风巨浪颠沛不无,尚犹得免于倾覆者也。

15、恒照则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

16、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17、修己治人,本无二道;政事虽剧,亦皆学问之地。

18、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19、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2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 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

21、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22、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23、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24、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一,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25、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26、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

27、格物即“慎独”,即“戒惧”。至于“集义”“博约”,功夫只一般,不是以那数件都做“格物”底事。

2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9、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30、《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的人之一,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是心学的集大成...
    飞帆阅读 719评论 0 0
  • 对标圣人我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学说,是关于学者必须在日常用功中体察本心,体会,探究,亲身实践,在切实之处用...
    阳明AI阅读 541评论 0 1
  • 夫拔本塞源之论不明于天下,则天下之学圣人者,将日繁日难,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犹自以为圣人之学:吾之说虽或暂明于一时...
    夏雨Vivian阅读 2,060评论 0 0
  •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一一王阳明 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
    1806a58340a1阅读 3,841评论 0 1
  • 大学问 原文 吾师接初见之士,必借《学》、《庸》首章以指示圣学之全功,使知从入之路。师征思、田,将发,先授《大学问...
    无住居士阅读 13,139评论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