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的好朋友在群里发消息,声称一个月后她要办结婚酒了,在南宁。还补充了一句:反正我已经提前一个月告诉你们了,你们看着办哈。当时我就纠结了。我在长沙啊。
第一个想法是考虑钱。唉!这样一说还真有点可悲,绝逼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啊!我想啊,这来回的路费都够我发一个大红包了,一来二去岂不很不划算!
第二个想法是考虑自己想不想去。高中时期的好友,时隔十年,真的淡了,寡淡寡淡的。生活早就没了交集,平时也鲜少联系。
主要还是我自己的关系吧,高中三年并不快乐。那三年,我很自卑,是在角落里被忽视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我的求存在感的欲望很强烈。剑走偏锋,我变得聒噪不堪,经常破坏课堂纪律,影响别的爱学习的同学自习。其实我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同时应该也收获了别人的反感吧。
也有人会觉得我这人不错,挺有趣,比方说要结婚的这个朋友。但是说实话,现在的我回头看那时的自己,真有点曲意逢迎,刻意讨好的意思(但那时候的我并没有意识到)。
什么意思?我并不是选择喜欢的朋友与之深交,而是她成了我的同桌,我需要朋友,这就像我给自己布置的一个任务。
三年下来,仔细想想,似乎并没有走进我内心深处的朋友。再经过十年的洗礼,还有多少感情呢?说珍贵,只是因为茫茫人海中,我和他们能够相遇,这概率之小,显得弥足珍贵——而这,都只是对数据的理论分析罢了,跟感情可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么说听起来可真够冷血无情的,可惜却是事实。
刚大学那几年,不是没聚过的。也正是因为那几次聚会,让我更不想与一群高中同学碰面了。原来我们一直没有融合到一起,他们抽烟喝酒打牌搓麻将,全是我不感兴趣的。也没有共同的话题,聚会变得有点煎熬,仿佛时间都过得缓慢了。不得劲啊!
这次这个朋友的婚礼,想必很多人会过去。当然也有不去的。但是都有一个特别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老婆刚生了孩子,我走不开。我家里有事,走不开……等等诸如此类。朋友单独给我发消息问我来不来时,我在回复框踌躇犹豫了很久,都想不出一个不去的借口,总不能说,我不想来吧?唉!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发过去一句“不好意思,我不去了。”
真的是硬着头皮啊!我的确不想去,却又感到很不好意思——这件事情为何会变得尴尬令人纠结呢?
国庆啊,本身就是死宅的我,压根不想出门,人来人往,人潮奔涌,想想都头疼。
穷啊,路费不如省下来给她发红包啊,可以多发几百了!
陌生啊,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令人不自在!在家里多好呢?想干嘛干嘛,看看书,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兴趣来了还可以写写文字,运动运动。
尴尬就在于,请帖送上了门。人家交出了诚意。中国乃礼仪之邦,情义总是高高悬在头顶的。你哪怕有千万个不想去的理由,放在了情义面前,还是显得有点微不足道,如果你还要点面子,那我怕你更加拒绝不了了。
千里之外的接收请帖的人的这些为难,那些发请帖的朋友,不可能没想过,不可能不知道。可为什么他们还是会发请帖给你呢?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啊!如果不发给你,谁知道你会不会怪人家不重视你,结个婚请帖都不发一个呢?更何况这等喜事,与自己心中的朋友分享,也是天经地义啊!
这些事怎么样才能破解呢?
大学四年的室友,感情的确深厚很多。我像变了一个人,自信,开朗,真性情。我们经常在群里聊天。有个姐妹结婚在成都。只通知了在重庆的另一个姐妹。我们其他人都不知道的。她的理由是:大家都忙,不打扰大家了。而且你们若是来了,我忙着婚礼也顾不上你们。改天大家一起过来玩,我更好招待你们。
嘿!挺好啊!我喜欢这样!太体贴了!
我觉得吧,大家还是把婚礼这件事看得太重要了。但我们活在现实中,总是困难重重的。来不了,也是衡量了,各有各的难处。人都有自己的一杆秤,也有自己的偏好,这都很正常。千万不要拿感情去狙击现实因素。
如果你的婚礼我不来,请你理解我,不要心生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