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艺术(文学艺术)

1、《圣经》

《圣经》全书只是一个主旨:人寻求上帝。历史、诗歌、预言、福音、书翰,都蕴含着对上帝的爱。他的作者正直、善良、真诚、热情,所以文字明白简朴,思想直接有力,有一种灵感、一种气氛,笼罩你。一触及《圣经》,就会被这种灵感和气氛吸引住,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我十二万分地爱你”,就不如“我爱你”。《圣经》分《旧约》和《新约》,《旧约》是希伯来民族在千年间所产生的最好的文学,《新约》,不限于一国一族,而是从开始就预示着通向世界的伟大文学。《旧约》的文字与思想,天然和谐,是由于希伯来人的语言,而《新约》作者似乎都是犹太人(除了圣·路加),以犹太人的思想注入希腊的范畴,这种和谐就不再有了。耶稣是天才诗人,他的襟怀情怀不是希腊文、希伯来文所能限制的,他的布道充满灵感,比喻巧妙,象征的意义似浅实深,他的人格力量充沛到万世放射不尽。所以他是众人的基督,更是文学的基督。他一上来就以虚开始,如音乐: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怜恤的人有福了……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这是文学的说法,纯粹的理想主义,全世界理想主义都有目标,耶稣的理想主义毫无目标。

2、《神曲》

但丁的诗写得好,而且有象征性,《神曲》是中世纪欧洲空前的巨型文学著作,以前的拉丁文文学粗糙,但丁第一个精心提炼意大利语言,提升为文学。《神曲》涵盖甚大,中世纪哲学、神学、军事、伦理,《神曲》是立体的《离骚》,《离骚》是平面的《神曲》。《神曲》是一场噩梦,是架空的,是但丁的伟大的徒劳。敲钟唤醒文艺复兴的人,是意大利的但丁和英国的乔叟。

3、《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1469-1527),佛罗伦萨人,是人类中最有独特性格的人,他怪在判断力、观察力非常敏锐,但办起事来非常率性,老要人做坏事,自己不做坏事。他自称是人类的公共秘书。所谓“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他的《君主论》,讲韬略,讲谋权,与中国兵法相比,更赤裸裸谈论权力与统治。中国讲权谋,有遮羞布、幌子、大旗,马基雅维利直截了当讲。培根说:“我们十分感谢马基雅维利,他写出了人所做的事,而不是人应该做的事。”

4、《疯狂的奥兰多》

阿里奥斯托,三十一岁开始写,历十年成,是文艺复兴时代最纯粹最完美的诗,是那时的精锐之所在。

5、塔索

名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拉伯雷,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并称为欧洲三巨人,蒙田,为人平和,“将容思和自尊保持得最好的人”。塞万提斯(1547-1616),与莎士比亚同年同月同日死,历十年写成《堂吉诃德》,这是一本以嘲笑开始,以祈祷结束的伟大的人道主义杰作。骑士的行径怪诞不经,悖于情理,可是你读着读着,会深深同情他,这是塞万提斯的文学魅力,少年人是不会懂的。英国人托马斯·莫尔,著有《乌托邦》。

荷兰人伊拉斯谟,著有《愚人颂》,讽刺世俗的人生。本·琼生,多作讽刺剧,如《每人都在他自己的滑稽中》。培根,政治家、法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各方面都占很高的地位,知识渊博,博及整个时代,思想感动整个世界,强调知识与实据,思想有血有肉,观点明达,论文集最佳。

 6、莎士比亚(1564-1616)

值得讲,文学史上最灿烂的明星!莎剧中的精品共十本:《仲夏夜之梦》《暴风雨》《威尼斯商人》《恺撒大帝》《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麦克白》《哈姆雷特》《李尔王》。

阳台下罗密欧偷听朱丽叶的独白,之后的幽会、对白,黎明分别时的对话,是全剧的精华,凌绝千古。写嫉妒,写到奥赛罗那么大;写恶,写到麦克白那么大;写家庭伦理的悲剧,《李尔王》把悲哀写成永恒,通过李尔王一家的伦理关系写出人性的基本模式。《哈姆雷特》是所有莎翁名著中最大的一颗明珠,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精神上的儿子,他是个悲观主义者,但却是享乐主义者,是个思想者,不肯行动,觉得“我在思想里已做过一回了”,一个思想过度的人,行动非常软弱。

  7、十七世纪英、法文学

英国十七世纪只出一位大天才;弥尔顿,西方视他和莎士比亚齐名,最有名是《失乐园》,写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之后的情形,每一行弥尔顿的诗,都能看出他的性格,《失乐园》最重要的不是题材,而是艺术!《失乐园》被认为是荷马、维吉尔之后最伟大的史诗。

法国十七世纪出了很多天才:帕斯卡、笛卡尔、高乃依,莫里哀、拉辛、拉封丹。

1)帕斯卡

他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随想录》,厚厚的一本,真有价值的句子凑在一起,不满两页,就凭这两页,帕斯卡感动了全世界。这情形定名为“帕斯卡现象”。他说:“人只有靠思想才能伟大。”“那无限空间的永久沉默,使我恐惧。”后来他的思想被人发展:人是靠思想这个东西和宇宙对抗的。宇宙大,人小,人知道,宇宙无情,人也知道,这都是人厉害的地方,人类最可宝贵的是这一点。

2)高乃依

和帕斯卡正相反,生性浪漫、脾气大,情绪不平稳,和莫里哀是朋友,请莫里哀评论,莫里哀说:“他是由魔鬼驱使写作的,魔鬼不在时,就写得不好了,著作《熙德之歌》,写得堂皇,大起大落。

 3)拉辛

剧本《费德尔》,写一位身心狂热的女人,台词非常震撼,世上每一位天才女演员都想演《费德尔》,每一位天才男演员都想演哈姆雷特。

4)笛卡尔

哲学家,在法国文学史上有自己的地位,散文朴素流利,但应该以哲学家对待他,“我思故我在”。

5)莫里哀

等于法国的莎士比亚,剧作《伪君子》《孤独者》《装腔作势》《没病找病》,嘲笑的、不愤怒的,觉得好人坏人都是人。推到极端的偏激艺术也是宽容大度的艺术。

8、十八世纪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

1)亚历山大.蒲柏

英国十八世纪文学有它的前导和代表;亚历山大.蒲柏,他以《夺发记》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想象丰富,才调优美,在英史上,被评为仅次于莎士比亚。最后的作品《人论》,也是诗,是哲理诗,公推为英史上最高贵的哲理诗,后生病,不能写作了,得年五十六岁,在世时攻击他的人不少,讽刺他的文学连续不断,都湮灭了,蒲柏还在,用英国说法,“历史是最有风度的”。

2)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

 3)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木桶的故事》,他认为此书最好,晚年曾叫道:“上帝啊!我写此书时是何等天才啊!”

4)托马斯·查特顿

蒲柏以后,英国诗人要算托马斯·查特顿,神童少年天才,十七岁自杀,他的诗《埃拉》:唉,我的回旋曲,伴我一同落泪,休假日不再跳舞,像河水般地流去,他死了,在床上,那柳树底下,发如夜之黑,头如雪之白,脸如清晨之光,他已冰冷,在床上,那柳树地下,口音如画眉的歌唱,跳舞敏捷得如思想,手臂遒劲,击鼓如雷鸣,他躺下了,在床上,那柳树底下,听乌鸦在拍翅膀,幽深的山谷都是荆棘,有谁在唱歌呢,一切都沉入梦魇,我的爱已经死了,去看看他吧,去那柳树底下!”

5)塞缪尔·约翰逊

英国文坛领袖,人格伟大,影响文坛

6)孟德斯鸠

思想家,博学多才,名著《法意》(论法的精神),成为今之民主国家立法之根本。《波斯人的信札》,假托信,讽刺法国政治,提出自己的思想。孟德斯鸠明朗、平衡、通达、纯良。一个纯良的人,入世,便是孟德斯鸠,出世,便是陶渊明!

7)伏尔泰

他离开法国时是诗人,回法国时是圣人。创作历史、哲学、剧本、诗共七十二卷,他的长处,是讽刺嘲弄,锐利不可抵挡,表白明晰,见解犀利,引伏尔泰一首“客厅诗”:昨夜梦中一顶皇冠戴在我头上,还有一位圣洁的女士,我爱;醒来时,睡神已留下一件最好的东西给我,我不过失去一顶皇冠!


8)狄德罗

写过剧本、小说,也是哲学家,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他的姓名和《百科全书》永远连在一起,他相信的少,希望的多。而我们,恐怕相反,相信的多,希望的少。

9)让·雅克·卢梭

《忏悔录》的作者,重感情,主张回归自然,原始。《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被称为革命的圣经,“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10)莱辛

美学著作《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拉奥孔》使我们由狭隘的可怜的观察,转为自由的思想的驰骋。“如果上帝右手拿着一切真理,左手拿着追寻真理的勇气,对我说:你选择。我将谦卑地跪在他的左手下面,仰面道:父亲,给我勇气吧,因为真理只属于你!”

11)歌德“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就是歌德,也即《浮士德》这部作品的精神,整个西方文化即浮士德精神。《少年维特之烦恼》,元气淋漓!文学要有读者,宿命的是,文学很难得到够格的读者,当时多少少年读《维特》后都自杀。任何作者,很难看穿读者,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说“作家不仁,以读者为刍狗。”之后十二年间,写许多剧本,《艾格蒙特》《依非吉尼》《塔索》,此三本最好,后来穷五十八年写《浮士德》,一共一万两千行,一座大山!音乐上的浮士德节目,则可以开单子:李斯特:《浮士德交响乐》,马勒《第八交响乐》第二部分,柏辽兹:歌剧《天谴》,写浮士德;博伊托,歌剧《梅菲斯托菲勒斯》。古诺:歌剧《浮士德》;布索尼:歌剧《浮士德博士》。舒曼:管弦乐、独唱、合唱,统称《浮士德场景精选》。瓦格纳:《浮士德序曲》

12)席勒

主要作品是剧本,《强盗》,《华伦斯坦三部曲》,《奥尔良的女郎》,《威廉·退尔》

9、十九世纪英国文学

当十九世纪曙光初露时;英国诞生了几位天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人并称“湖畔诗人”。接着又有:拜伦、雪莱、济慈,更有名望。这样六个人造成英国诗台的灿烂局面,到维多利亚时代,出诗人更多,丁尼生、罗塞蒂兄妹、勃朗宁夫妇、哈代等等,几乎可以和唐代媲美。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抒情诗集》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始。

1)乔治·戈登·拜伦

得年三十六岁,标准天才型人物的死亡,二十一岁游西班牙、希腊、土耳其,边游边写诗,就是《哈罗德游记》;他是贵族、诗人、美男子、英雄,是多重性质的象征。人类文化至今,最强音是拜伦,绝对权威,崇尚自由,绝对个人自由。真挚磅礴的热情,独立不羁的精神,是我对拜伦最心仪的,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以这样的性格最为可贵。英国文学,莎士比亚之后,公推拜伦。《哈罗德游记》历时大年,第一,第二篇以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阿尔巴尼亚为背景,第三,第四篇以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地为背景——不是游记,而是见景生情。在地中海的波浪间,在意大利的古堡间,在瑞士的雪山下,他的诗一句句涌出来。另一本诗集名《海盗》,最重要的诗《曼弗雷德》,浮士德是庸俗的,曼弗雷德是血性的,歌德是普遍的,拜伦是个人的。另有诗剧名《该隐》,比《曼弗雷德》更强烈。《唐璜》是他最后的作品。

拜伦的个人至上,纯粹的独立,纯粹的自由,其实就是尼采的超人意志。一百多年过去后,可以说,拜伦是超人的少年时期,是初出茅庐,跟着感觉走的超人,他的哈罗德、康拉德、曼弗雷德、该隐、唐璜,都是语言蛮横的小伙子,不读书不看报,漫游、抢劫、乱伦、骂上帝,这位怀疑主义的子弟尚未成熟,他的诗中的人物,都是捣蛋的美少年,胆大、气醇、赋厚。至性、血性、男性。在这一点,任何西方伟大的诗人都不能与拜伦比拟。

以下是一首小诗:就此别了吧,就是别了吧,如果是永远也别了吧,

虽然我不原谅你,也绝不会背弃你,就此别了吧,就是别了吧,

如果是永远也别了吧。

2)珀西·比希·雪莱

“我要把内心的光传给世人”

《伊斯兰教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一家》《给英国人民之歌》《自由颂》《西风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约翰·济慈

一个清清白白的唯美主义者,诗篇《艾德美》《伊莎贝拉》《夜莺》《古瓶颂》

4)简·奥斯汀

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她的讽刺很干净,简朴的手法,很秀美。

5)丁尼生

直至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诗名最大的是丁尼生。勃朗宁和丁尼生被称为当时的“诗台双星”。勃朗宁出诗集《铃铛和石榴》,《男人和女人》勃朗宁夫人是英国女诗人中最有成就的,《被放逐的戏曲》《孩子的哭声》

6)查尔斯·狄更斯

《远大前程》《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老古玩店》,在他书中,仁慈的心灵,柔和的感情,源源流出。

7)夏绿蒂《简爱》,艾米莉《呼啸山庄》,乔治·艾略特,《亚当·彼得》,《罗拉慕》,最伟大英国女小说家史蒂文森,《金银岛》《新天方夜谭》,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归来》,他是真正的大家,大在他内心真有大慈大悲,他的行文非常迟缓,乡村的种种印象描写,无深意、无目的,就是这种行文、描写,了不起。

8)哈代,是耶稣的心灵的一部分,重内在。《裘德》是哈代的压卷之作,不易读,我迷恋裘德这个人,他平凡,被人拖下泥潭,最后贫病交迫,高烧濒死时还在大雨中上山赴约。整部书悲怆抑郁,但伟大在平淡,一点不用大动作。

10、十九世纪法国文学

1)维克多·雨果

一代文豪。《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宏大,奇怪,振奋人心。

 2)大仲马

《三剑客》《基督山恩仇记》妇孺皆知。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文学的巨人,《人间喜剧》,他的世界中,人、事、物,都是夸张的,一进入他的书,就感到他每个人物的精力;他是整体性的渊博。社会结构,时尚风格,人间百态,什么都懂,法国小说家要论伟大,首推巴尔扎克,他的整个人为文学占有,被作品吸干,人类再也不会有巴尔扎克了,所幸我们已经有他!

3)居斯塔夫·福楼拜

文学上的圣人,以文学为宗教的最虔诚的使徒。《包法利夫人》极完整的肖像最完美,《萨朗波》斑斓、广阔、丰富;《情感教育》,交响乐,博大精深,七十岁创作《一颗简单的心》,永垂不朽。

4)乔治·桑

《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这三本精华,温婉、秀丽,细而不腻,自然流露,司汤达,《红与黑》,实在是奇峰,《红楼梦》也是奇峰,“红”指军装,“黑”指教袍,主角于连夹在两者中间,故称红与黑。

5)居伊·德·莫泊桑

《羊脂球》杰作中之杰作。莫泊桑从平淡琐屑中截取片段,构思、布局,别具匠心,文辞质朴优美,结局耐人寻味。

11、十九世纪德国文学

叔本华、尼采,不是浪漫主义,他们深远影响到德国文学及世界文学。叔本华的随笔是很好的散文,尼采的《朝霞》《艺术的启示》,特别是《查斯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流的艺术品。1827年海涅诗集《歌集》出版,满纸夜莺、玫瑰、紫罗兰。

12、十九世纪俄国文学

1)普希金

一百年,天才纷纷降生,这是一大异象,谁也解释不了。不到百年,俄国文学成熟了,反过来影响欧罗巴,整个世界忙不过来地读俄国文学。十二月党人于1825年在圣彼得堡发动革命,失败了,死了不少优秀青年,浪漫主义思潮却更加汹涌,普希金就出现于这样一个时代。普希金之前,俄文不纯粹的,就像但丁之前,意大利文很尴尬,就像马丁路德清理了德文,就像他把马厩里的粪便清除了。当时俄文夹杂许多外来语,古体今体,条目混乱,普希金,第一个用纯粹的俄文未写美丽伟大的著作。普希金被公认是俄国文学的太阳,相当于莫扎特在音乐上的成就,他生来就是诗人,1814年写《皇村回忆》,引起狂热赞美。他自己独爱拜伦,他说:“我爱拜伦,爱得发狂。”普希金对希腊诗下过极大的工夫,流放时期写的《海仙》《缪斯》《少女》《戴奥尼娅》《夜》,都是希腊艺术作坊的艺术品,普希金读希腊诗,也只是读译文,但像别材斯基说:“深厚的艺术本能,弥补了不能直接研究古代作品的缺陷。”

2)莱蒙托夫

普希金之后最有才华的诗人,在短命诗人中尤为短命。莱蒙托夫出奇的早熟,文学风格,人生境界,都早熟,前文讲普希金狂热推崇拜伦,而莱蒙托夫写道:“不,我不是拜伦,我是另一个。”普希金死后,他的长诗《诗人之死》《人生的酒盏》轰动整个俄国,其余代表作《当代英雄》《姆齐里》、莱蒙托夫首先对世界,对人类(人性)绝望了,对他当代的一切又持鄙视否定态度。拜伦亦如此。艺术家,诗人的悲哀痛苦,分上下两个层次,一个是思想的心灵的层次,对宇宙、世界、人类、人性的绝望,另一个是现实的感觉的层次,是对社会、人际、遭遇的绝望。

3)果戈理

《外套》《钦差大臣》,均是名篇,讽刺挖苦是其主调,屠格涅夫说我们啊,都是从《外套》里出来的。

4)屠格涅夫

长诗《帕拉莎》,杰作《木木》,力作《猎人笔记》,描写俄国中部农村景色、生活、人伦,对含垢忍辱、备受欺凌的农民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用人性的观点、人道的立场,至今还有高度的可读性。长篇《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

  5)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穷人》一发表,就是天才之作。他的小说,本本都好:《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脆弱的心》《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少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文学家以他心灵的丰富描写人物,陀氏的小说,就是他心灵丰富,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

6)托尔斯泰

《童年》《少年》《青年》这几本书写得真好,写他自己难看、害羞、正直、善良,写到哪里好到哪里,凭这几本书,就是个大文学家。1864年至1869年,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安娜身上渗透了托尔斯泰的灵魂,他把内心种种不可能实现的幽秘情愫,放在安娜身上。之后写《黑暗之光》《伊凡·伊里奇之死》《哈吉·穆拉》《舞会之后》《谢尔盖神父》《复活》,篇篇都是杰作。

7)高尔基

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至今应该是青少年的教科书。

13、其他欧洲文学

1)安徒生

他的童话影响长达七八十年!两个来源:其一,古老传说,他改编。其二,全凭想象。他最高的本领,是用小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但小孩子却写不出来。

2)易卜生

带来挪威文学的黄金时代,他是一个半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戏剧家。《喀提林》是用无韵诗体写的悲剧,《皮尔·金特》《少年党》《皇帝与高里留》《社会栋梁》《傀儡家庭》《群鬼》《人民公敌》《雁》《海妲》《海上夫人》《大匠》《罗斯马庄》《小爱友夫》《博克曼》《当我们死人醒来时》。

3)爱伦·坡

他主张纯艺术、纯诗,认为文学创作纯粹是主观思维的过程,小说要追求效果和气氛,反映现实是次要的。他的小说内容很颓废,但文学高度精练,很怪诞,情调晦暗低沉,技巧纯熟,神秘色彩浓厚,形式精美。世上有两位故意以侦探悬疑小说来探讨心理活动的,一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是爱伦·坡。坡认为破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这情节中的心理性格变化。作品《厄舍古屋的倒塌》《一桶酒的故事》《红色死亡的假面舞会》。写变态心理,颓废,死亡心理。还写过《金甲虫》《被渣的信件》,他是侦探小说的首创者。他是梦幻的诗人,又非常理性。他是个文学强人,时代社会不喜欢他,他奋斗至死。名诗《乌鸦》。

  4)马克·吐温

深沉博大,《汤姆·索亚历险记》

5)斯托

轰动一时,《汤姆叔叔的小屋》

6)赫尔曼·梅尔维尔

大师级小说家,《白鲸》

7)杰克·伦敦

世界级大作家,《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海狼》

8)惠特曼

诗人,代表作《草叶集》,精美,粗犷

9)梭罗

自然之子,《瓦尔登湖》

  14、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哲学、心理学

1)叔本华

认为生存意志是万物之源,理性是管不住的,宇宙意志,即人的意志,就是我的意志,世界就是“我的意志”,意志,是不尽的欲望,厌倦,欲望没有尽头,人的一生充满痛苦。

  2)柏格森

认为生命的冲动是宇宙万物的主宰,物种形成进化是这种冲动的派生物。理性无法了解这世界,科学知识是理智的概念,人造的符号,不能翻译宇宙本质,只有凭直觉达到主体客体无差别的境界。

3)尼采

早期是叔本华的信徒,后来反对叔本华,悟到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不符他的想法——权力意志。由此产生超人哲学——人从猴变,已看不起猴。现在人不行,就要超人。他认为要超人、强人来统治这个世界上的弱者、平民。可谁是超人?强人?法西斯利用他,他知道了,不会喜欢法西斯的。他提出“艺术就是艺术”(这接近真理),他又说“艺术高于一切”

  4)弗洛伊德

大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他认为人类分三种意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作《梦的解析》,他认为:精神过程都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精神过程不过是孤立的动作。有意识是孤立的,无意识是本质。意识,只是冰山一角。意识是能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的一部分。潜意识是人自己不了解的,内心隐藏的深藏的一部分。精神病源,往往都是性冲动。正是那些性冲动,是人类最高艺术的动力,“其贡献是再高估也不为过的。”潜意识与性本能是相关的。潜意识在大厅,意识在客厅,中间有看守者,凡涌进客厅者,前意识也,然后成为意识。每种意识,最初都是无意识,无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反而是第二性的。三部分人格的结构:

本我(id),是人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是生物的冲动。属潜意识范畴,也是人的原始力量的来源,按快感原则,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要满足原始愿望,破坏性、侵略性、自杀、强奸、打架,都是死亡本能,不受理性道德的束缚,如听任发展,社会大乱。

自我(ego),是人格结构的表层,是现实性的本能。婴儿只有本我,慢慢长成自我,本能始终得到快乐,教育使本能只好接受原则,自我精明能干,调节本我,本我是被自我管理着的。

超我(superego),是指道德化了的自我,高了一层,本我循快乐原则,自我循现实原则,超我循道德原则,本我是“要不要”,自我是“能不能”,超我是“该不该”。有了超我,我们才和动物有了区别——动物多是本我,及一部分自我。超我有两种。一是良心,一是自我理想。良心,是世世代代道德累积沉淀下来,几乎成本能,自我理想,是我要成为怎样一个人。

梦的解析

一,梦是一种精神活动,动机往往是寻求满足的愿望

二,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自我、超我稍稍休息时,本我放出来了——但超我,自我还是看管着,人很少能在梦中真正快乐过、满足过。天才的潜意识和性欲特别强——天才的自我超我,也要特别强。

三,梦是极度歪曲的潜意识的表现,如不是,让潜意识统统放出来,那岂非现实生活还不如梦好?

四,不论好梦、坏梦,对人都是有好处的,梦中美景往往超过现实,如心称意的做梦远远超过现实。弗洛伊德认为梦与精神病有相似之点,梦,精神病都是潜意识得不到满足的现象。意识,是人性的;潜意识,是魔性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机制和人格结构,可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而最大的活力,是潜意识和性本能。“梦是愿望的达成”,这种愿望和潜意识相关。“精神病是潜意识受到压抑所致”——潜意识和性本能,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白日做梦,现代派作家尤其着重自我,经常描写人的性本能,发掘人性的奥秘,喜写梦魇、幻觉、意识流、暗示、象征、自由联想。例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写性本能和变态心理。

PS:恋母、恋父,是有的,但无论之爱与情欲之爱,毕竟不同的,一切爱都以性欲为基础,也不对。人类有很多种感情。儿子爱母亲,是一种孺慕,大人对小孩的爱,是慈爱。当然,最强烈的爱必含性欲,但最高贵的爱完全不涉性欲。古代朋友间的义气,虽死不辞,弗洛伊德该如何解释?

5)阿德勒

其说分三点:一,人格的整体统一,不主张分割成本我、自我、超我。二,统一的人格及各种精神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故此人才能和社会环境相适应,这精神目标,是要取得“优越”,人把取得“优越”作为总目标,这有点道理的。三,人对“优越性”的渴望,是因为人有自卑感,自卑感发源于儿童时期(固幼小、无知,要靠人生存长大)这种自卑的补偿作用就是对优越的渴望。如渴望拥有支配权、富有等等。儿童越自卑,越不如意,走向,渴望越大,追求越忠实。后来,他修正这观点,把个人优越目的改成社会奋斗,这改得不必要,个人优越和社会奋斗不矛盾。他说,每个人都想摆脱自卑感,获得优越感,自卑感太甚,就发神经病。作为弗洛伊德的补充,阿德勒的学说很好。

6)荣格

发展修正弗洛伊德说,建立了“分析心理学”,他也认为人有潜意识,但不将之看成全是性冲动和犯罪欲。他在弗洛伊德的“自我”之外,加出一个“自身”的概念,自我包括在自身之中。自我是我的意识的主体,自身是我的总体的主体。他又肯定心理机能共四种:思维、情感、直觉、感觉。然后再把内倾外倾、与上述四种心理相结合,分成四种类型:①内倾思维型;②内倾直觉型;③内倾情感型;④内倾感觉型;⑤外倾思维型;⑥外倾直觉型;⑦外倾情感型;⑧外倾感觉型。

如男性多外倾思维型,女性多内倾情感型;政客商人多外倾直觉型,艺术家多内倾直觉型;外倾指向人的外部世界;内倾指向人的内部世界。弗兰兹·卡夫卡,性格决定命运,卡夫卡郁郁寡欢,老在疗养院过日子,写作勤奋,老不满意,毁掉,所以作品很少,1922年病重,辞职,两年后死,托布罗德烧毁他的全部作品,布罗德答应,卡夫卡死,布罗德想想不能烧,乃出卡夫卡全集,读到这里很感动,卡夫卡境界是高的,我从小也想写,写后烧,真是少年不知“烧”滋味,烧不得的!但境界真是高,卡夫卡像林黛玉,肺病,也爱焚稿,应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小说:《苦役营》《变形记》《格拉克斯》《中国长城的建造》《饥饿的艺术家》《地洞》《美国》《审判》《城堡》。

15、存在主义

什么是存在主义?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文学活动,存在主义的内核,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的外形,是存在主义的文学,一个哲学概念和一个文学流派一起发生、发展,这在文学史上没有过。

1)萨特

他的《墙》,实在写得好,萨特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存在与虚无》是代表作,《恶心》是成名作,探索人生意义,鼎盛期作品《不惑之年》《缓期执行》《心灵之死》。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他反对任何决定论,在任何环境都可以自己选择。如果不能自己选择,决定,就不算存在。

2)克尔凯郭尔

他有部著作《非此即彼——一个生命的残片》很有代表性。主题是人的存在与发展有三个阶段;美学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其中,对生活的美学观点、伦理观点,两者一定要选择其一,人生道路,不可能既是美学观,又是伦理观。

3)胡塞尔

他认为现象学是对纯粹意识的肯定,纯粹意识对世界做了简化,对这个世界只有直觉能够把握。放弃任何涉及客观现实的。超过任何纯粹经验界限以外的判断——这就是现象学的简化。不把认识主体看作是现实的、社会的、心理的存在,而把它看成纯粹的即先验的。胡塞尔的现象学要义,是反理性的。而西方传统经典是理性主义延伸,这条路线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路下来,认为理性是可以认识世界的,到马克思,认为不但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全盘解决世界的问题。尼采是第一个看出理性主义的祸害,在大学讲演时,底下一片轰动。但他没有全面攻击理性主义。他有诗人气质,但诗才不佳。胡塞尔构成了非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这无疑是功劳,他否定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性、物质性、可变性。这原是哲学家一厢情愿臆造出来的。哲学,到头来是哲学家的性格表现——唯物主义者的性格,都刚愎自用。胡塞尔这一步,对海德格尔、萨特产生巨大影响。

4)海德格尔

他是无神论存在主义,他关心“存在”的意义,认为人所处的世界是无法理解的世界,他关心人是如何“存在”的,人孤立无依,永远只能惶恐忧虑。如果他到此为止,他是个诚实的哲学家,是另一个叔本华——他不停,说:这种忧虑惶恐可以揭示真理存在,人有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如果他到此为止,还是一个超人哲学的继承者,是悲观主义发急了,想要超越,横竖是理想主义,不能推广,不能实现的——他还不停。说:忧虑恐惧通向存在,存在是光明的,这光明通向上帝。

5)加缪

另一位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他有三个主题:一,人在异化的世界中的孤独。二,人自身也日益异化。三,罪恶、死亡,最终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战后知识分子所思所想,名著《局外人》,代表“存在是荒谬”,加缪·萨特,他们自己不是局外人,他们是非常执着的功利主义者,他们是故作冷漠一个执着的人,描写冷漠,一个非常有所谓的人,表现无所谓,这就是存在主义的虚伪。加缪另一本小说《鼠疫》,是用象征主义手法的存在主义作品,主题是世界虽然荒谬,我们还得选择正义,战胜邪恶,这是老调,但还要重唱,反过来,难道邪恶战胜正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