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职场生涯中,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我们是否能正确的传达你的信息并确保对方理解的信息和你传达一致?刚好最近机会看了《精准表达》这本书,本来的感觉这是本消遣的书,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了解。突然被里面提到一个案例是关于怎么高效的来让新人上手新的领域吸引,还是有必要做个小笔记。
读书笔记
作者
【日】高田贵久 著
- 外企咨询师的超高效思考表达法
- 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 合理思考+准确表达= 精准表达
章节
第一章 何为提案技术
-
书面沟通的技术
- “不善表达:因为自己原本就不知道应该讲些什么”
- 仔细思考,认真概括,力求制作出简单明了的提案
- 书面沟通:合理思考及妥当表达
-
书面沟通的2个必要条件
-
合理思考
- 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是太难懂 ;
- 原来如此,太棒了
-
合理思考2个技能和5个步骤
-
2个技能
- 纵向逻辑
- 横向逻辑
-
5个步骤
- 目的,论点,假说,验证,启发
-
-
没能合理思考
- 根本无法进行交流
- 我懂你的话,但我不明白你的逻辑
-
口头说明
如何准确思考
-
第二章 逻辑思考能力
-
纵向逻辑
真是这样的吗?
-
理想状态
-
对同一纵向逻辑的不同理解程度
- 不思考的人
- 想太多的人
- 针对对方提问能够详细做出解释的人
-
-
横向逻辑
仅仅如此吗? 只是这样吗?
-
理想状态
-
对同一横向逻辑的不同理解程度
- 视野狭窄的人
- 视野开阔,但不够深入的人
- 视野开阔且能细致分类的人
-
-
-
第三章 验证假说能力
-
目的:理解交流的目的
-
对讨论的立场进行确认
-
立场不同,沟通方法不同
-
逼迫型:商务交流中要求对方对某事做出判断
- 请在提交方案时把具体要求作为结束语
引导型
-
-
理解对方的要求: 学会倾听
-
-
论点:影响到对方最终判断结果的判断项目
-
偏离论点的4种类型
- 没有明确讲话的立场
- 错误理解对方的要求
- 未能找出对方所需判断的具体项目
- 重复对方早已知晓的答案
-
避免的方式
- 正确理解目的
- 磨炼构建横向思维的能力
- 了解对方的知识和经验水平
-
-
假说:根据有限的信息作出的假设性回答
-
3个步骤
- 牢记论点
- 时刻想着答案是什么
- 广泛阅览大量信息
在工作中需要牢记:我们是在构造假说,还是在验证假说
-
-
验证:用客观事实和逻辑来证明假说正确与否的过程
- 无意义: 没有论点的假说和没有假说的验证
- 验证结果:80%证明了理所当然的答案,20%促成新的发现。
- 说服力:定量(典型代表数据),一手(自己亲自挖掘),第三方(第三方而非当事者自己口中获得的信息)
-
启发: 有益于把握论点核心的信息
-
注意事项
- 正确理解目的和论点
- 把握论点的核心
- 不要设计无法验证的方案
-
-
如何准确表达
-
第四章 会议设计能力
-
着陆点
-
会议的“定位”: 3种视角决定会议的定位
- 验证假说的视角: 目的> 论点> 假说> 验证> 启发
- 沟通的视角: 初次见面> 听取对方意见> 表达意见> 互相讨论>决策
- 解决问题的视角:现状> 理想状态> 对策
-
会议的“输入、输出”
-
管理诀窍
- 输入:新鲜感
- 输入:前进感
- 输出:不要急躁
-
-
-
着陆形式
-
把握对方风格的三种视角
-
是“阅读者”还是“倾听者”
-
阅读者:不怎么听对方的讲话,喜欢按照自己的喜欢去阅读会议中感兴趣的内容
- 方案:便于阅读的方案
-
倾听者:更喜欢一个劲听对方讲话
- 方案:便于倾听的方案
-
-
是“全局纵观派”还是“连锁把握派”
-
全局纵观派
- 方法:事实根据之间是并联状态,通过网罗所有事实根据来提取启发
- 利弊:
优点:视野开阔,思路清晰
缺点:提案者易地毯式轰炸般的提问
-
连锁把握派
- 方法:事实根据之间是串联状态,所有事实根据串联成一整条故事线;
- 利弊:
优点:条理清晰,说服力较强,容易理解
缺点:视野不够开阔
-
-
是“自上而下派” 还是“自下而上派”
-
自上而下派
- 方法:提交方案者应从结论开始讲,然后说明事实依据(理由)
- 利弊:
优点: 可以向对方直接了当地介绍结论;
缺点:这种方式会有点唐突之感
-
自下而上派
- 方法:提交方案应循序渐进地介绍背景知识等方面的详细情况,最后指出结论
- 利弊:
优点:可以使对方循序渐进地理解内容
缺点:这种说话方式太过迂回
-
-
-
-
-
第五章 制作商务文本能力
-
文字信息
-
3种内容
- 说明,事实,启发
-
4个要素
- 目的性
- 崭新性
- 明确性
- 方向性
-
3个注意事项
- 简洁
- 统一词汇
- 照顾对方的情绪
-
4种手法
把结论放到前面
删除多余的语句
避免词汇重复
-
使用概括性词汇
- 长句短说,用成语,熟语等进行概括
-
-
图表
- 插图,统计图,文本
幻灯片
资料包
材料
-

《精准表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