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人生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乐观者和悲观者态度不同:
悲观者:真可惜,只剩下半杯水了!
乐观者:真幸运,竟然还剩半杯水!
两个推销员到非洲卖皮鞋,他们到了一看,当地的居民都是赤脚不穿鞋,于是两人向公司报告消息:
悲观者: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没有市场。
乐观者:这里的人都没鞋穿,市场巨大。
相较于不能改变的过去,乐观者更能积极思考,关注当下拥有的资源有优势,努力寻找未来存在的可能性。
诗人艾青在《火把》诗中写道:我很乐观,因为感伤并不能把我们的命运改变。
乐观者和悲观者的不同,从根本上来说是思维方式的不同。相比悲观者,乐观者坚信命运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乐观者会悲伤,却不会沉溺于过去无法自拔,即使身处劣势,也能心怀希望,积极行动。
乐观是精神的充盈,与物质无关
乐观是精神的充盈,而非物质上的满足。乐观让我们能够怀着感恩的心看待自己拥有的一切,更加珍惜当下,从而发自内心地感激。
这里分享一个我曾经听过的故事。
小男孩本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本应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在左右,于是用物质来满足代替情感的陪伴。本能得到昂贵的玩具、最新的游戏机,却无法拥有快乐和满足。
15年后,本在事业上功成名就,内心却愈加失落和空虚。就像他从童年起一直经历的那种感觉。本试图通过购买更多更加昂贵的东西填补这种空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快乐稍纵即逝,内心的空虚却越来越严重。他开始指责身边的朋友、家人,将自己的不快乐归咎于他们。最终,女朋友也离开了他。
本质上来讲,本童年时父母的行为和成年后本的行为,是用物质来填补情感和精神的缺失。物质的满足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却无法让你拥有长久的幸福感。
单纯的物质满足不仅会导致心理失衡、幸福感缺失,甚至人际关系也会出现问题,就像本的女朋友最终也离开了他。
本非常痛苦,他急切地想要找到原因。
几周后,本得到了一个被派去印度出差6个月的机会。本以为新的环境可以改变自己糟糕的处境,但是到了印度后,他又开始抱怨当地糟糕的居住环境、嘈杂的人群、看不懂的标识。直到阿扎尔带本去了一个让他终身难忘的地方,本才意识到自己生命中拥有的的一切是多么幸福。
本和阿扎尔一起去了本地情况最糟糕的贫民窟。在那里,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路上的孩子无家可归,但是他们会露出微笑,只要有人给他们一个棒棒糖。看到这极为贫困的情景,本很感激他生命中拥有的一切。
在这里他看到一些家庭非常快乐,尽管他们很贫穷,但是他们仍然能感受到幸福,是因为物质的贫乏并不影响他们他们拥有乐观的心态。
快乐不是物质带来的,而对生活持有的乐观心态,反而使得人们即使身处物质贫乏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对生命中拥有的一切感恩,并坚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如果你还在因为堵车或者手机忘记充电这样的小事就感到愤怒,那么在发火抱怨之前,请花一点时间感恩:至少自己生于和平的国家,有手可以工作,有脚可以走路,心脏正常跳动,有片瓦遮头,三餐足以果腹,也值得爱与被爱。
真正的乐观经得住困境的考验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遭受了全球性的病毒危机,而在疫情下仍然保持乐观的中国人,也向世界展示了我们面对苦难时依旧积极的态度。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自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各地疫情频发,人心惶惶。医护工作者在疫情严重、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依然不忘初衷,牢记使命,即使是在春节这个和家人团圆的日子里,也毅然选择奔赴抗疫前线,坚守岗位,成为最美逆行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2月21日,安徽宿州灵璧县人民医院备用医院终于迎来了好消息:6名新冠肺炎病人治愈出院。2名医护人员为表庆祝,开心地在医院门口跳起“四小天鹅”,姿势呆萌可爱,不禁让人动容。
身处防疫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每天不仅要面对繁忙紧张的医护工作,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在生死面前,她们仍充满爱与希望,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痛苦,用乐观去感染每一个人。
威尔科克斯说过,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乐观。
疫情期间,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大家响应号召,自觉居家隔离。为了消磨时间,国人创造出了许多“居家活动”,比如:坐在窗户边,画正字记录楼下经过的人和车;每天在阳台上换着花样和爱犬“自由搏击”;组织家里人,用家里的物件儿一本正经玩套圈游戏;带领家人在家进行“客厅-厨房-卧室”一日游;对着鱼缸垂钓……
在这个史无前例长期被隔离日子里,中国人在枯燥的生活中创造乐趣,用乐观驱散疫情下恐慌的阴霾,用豁达展现出对抗病毒的力量。
这也是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赋予我们的力量。
行动是检验乐观的唯一标准
乐观并非是对现实视而不见,进行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乐观也不是安于现状,止步不前的借口。
真正的乐观应该是在认清现实后,依然能积极采取行动。
这里讲述一个在头条号@自拍中讲到故事,关于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与家族百年遗传病史进行抗争的个人事迹。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张戟,他患有一种进行性肌肉萎缩,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萎缩,最终致残,引发各类疾病。这种病不会立刻夺去人的性命,但会让人一辈子都在痛苦中煎熬。
张戟喜欢读书,但是由于行动不便,他无法将二楼的书搬下来。于是他用口袋把书装起来,扔到一楼,再下楼捡起来。
他大学时期在笔记本扉页上留字:“我战斗了、苦恼了、流浪了、创造了、什么时候又要为战斗而复活罢!”
39岁时,由于病情加重,张戟不得不坐上轮椅,同时身患很多慢性病,做了七次全麻手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戟依然努力工作,拿到了公司的诸多奖项,最终争取到了“在家办公”的权利。
你看,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命运就不会放弃你。张戟用自己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好日子要过得有品位,坏日子要过得体面。”张戟的外公曾说过。”要坚持,不会永远是这样的日子。“这些话让张戟受用终身。
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曾说过:我们的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
乐观不应该只存在于心理,更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或者说,在生活中表现出乐观的言行,才是反应我们积极心态的正确方式。
因此,与其说一个人拥有乐观的心态,倒不如说他拥有乐观的行动。
想改变心态,先改变行动
心理学研究发现,态度往往不能决定行动,反而是行动有时候决定了我们的态度。人们总是会为自己的懒惰和拖沓寻找各种借口,也因此不会采取积极行动。所以,我们应该用行动去改变心态。当身体开始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的心也就慢慢沉浸其中了。
因此,当你还在犹豫是否要去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先强迫自己读5分钟,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你读了不止5分钟。
想改变心态,先改变行动。
乐观是一种永远饱含希望的精神状态,是用身体破除前进路上的壁垒,是于绝望中寻找希望,引导生命自己找到蓬勃发展之路。
乐观并非逃避现实的借口,而是在正视现实的残酷之后,仍然有拼尽全力去改变命运的勇气。
达尔文说:”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
乐观,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诠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