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困顿境遇的能力——“境随心转”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一个不爱看新闻的人,今天还是被这张照片震撼了一把。这个小女孩儿的父亲在路边乞讨,她裹着被子在旁边写作业,见到记者照相还露出了淡然自信的微笑……

把这一则新闻发到微信粉丝群里,问问大家的感想,没想到很多人的关注点都在于这个小女孩好可怜,小女孩热爱学习长大有出息,这还算靠谱,没想到还有人只看到她家里大人好素质,还有感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不行的。多少有些莫名其妙,和我关注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所以感觉还是有必要分享一下关于这则新闻的思考。

这个小女孩可怜吗?最起码根据新闻和图片提供的信息,她一点都不可怜。什么样的人算是可怜?贫穷肯定不是标准,要不然破衣烂衫的济公和尚得算是一个可怜人,而实际情况明显不是这样的。既然物质不能作为衡量的标准,那就得从精神层面找,不由想起了维克多.弗兰克说过的这么一段话,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所以,真正可怜的人是这样的,他们任由客观境遇影响自己的心境,而丝毫没有想到去改善客观境遇。这种人有两个特点,一是抱怨多,总感觉这个世界对不住自己;二是行动少,总是坐等这个世界自己变好。对照这个标准,这个小女孩,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充分享有维克多所说的那份自由,积极坦然,安静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哪里还需要别人可怜?需要她去可怜的人反倒不少吧!

那这个小女孩长大一定有出息吗?也不一定!她现在不受困顿的境遇影响,不代表以后也不被影响。一旦哪天她对于别人投来的异样眼光有了分别心,本来安静的内心世界也许会瞬间崩塌。到那时,她就真的成为了一个可怜人。

但也有一种完美的可能,那就是小女孩始终保持现在的心态,不被外部环境困扰,只要基本的物质条件能够满足(实际上,现在即使是最穷困的人,也很少吃不饱穿不暖了),就心安理得地努力学习,时间久了,知识就会改变她的客观境遇。这样,她就做到了“境随心转”——她并不认为客观境遇有什么不好的,于是客观境遇就像她呈现了好的一面。这其实就是“境随心转”的作用机制。

那如何培养“境随心转”的能力呢?

首先,不要抱怨。李笑来在他《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强调,语言对一个人的认知有反塑的作用。老是抱怨这个世界不好,就会打心眼里认为这个世界不好,再按照这个认知去行动,这个世界还会还回美好的一面吗?同理,如果你停止抱怨,转而去挖掘美好的一面,那美好的客观境遇也会最终呈现。

其次,行动起来。“境随心转”并不是想什来什么,心、境之间要想相互作用,必然要通过行动来进行连接。所以,行动起来,把握改变自身境遇的主动很重要。

最后,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极力避免“心随境转”,心情不好,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更不要说去改变境遇了。境遇变差,心情又更加低落,这样就开启了一个恶性循环。

但是,如何避免“心随境转”呢?根本的途径还是修行,这需要长期的磨炼,可操作性也不强。我这里提供一个技巧,那就是“检验身心连接的必然性”。身并不是自己,其实心也不是,真正的自己是能够同时控制身心的那个角色。每当自己遭遇了不好的事情,首先问问这个角色,这件事是不是一定一定要影响心情?放心,答案肯定是不一定。这样也就跳出了恶性循环。


本人微信:pintarat

喜马拉雅电台:古籍职场权谋

知乎用户名:书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下午很同学一起实习完回来吃饭,他帮我带下书包~ 通过微博,我看到了很多现实世界,谢谢那次复制留下的微博id
    良辰美LiangChen阅读 188评论 0 0
  • 你究竟有几个朋友圈 为何每个朋友圈总有些从不说话的他 你究竟有几个朋友圈 为何每个朋友圈总有些不能说的话 你究竟有...
    日记簿阅读 659评论 0 0
  • 在一个地方,一个圈子,呆得太久;就容易习惯安然不变,也会渐渐遗忘这样的生活,是曾经喜欢过,珍惜过的自由。 有些东西...
    艾文洱阅读 387评论 7 7
  • 距离远了。裂痕多了。话少了。感情淡了。我没有他们的那么健谈。能逗你开心。让你快乐。我只要你好好的就好!我会在你回头...
    冥冥想你阅读 208评论 0 0
  • 凌晨四点睡意早已消失 我看见那朵云终于放下矜持 天空染上娇羞的颜色 风儿也开始渐渐放肆 雨滴轻轻敲打地面的时候 我...
    躲在角落的小明阅读 17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