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题记
当富贵的一生在我的面前一幕幕跳过时,心里仿佛堵了一块石头,沉沉地喘不过气。但又莫名的有种释怀感,就像是已经明白了一些东西,可惜说不清,道不明。这时,我总是要感叹于余华先生的才华,沉迷于他文字的魅力之中。
不同于《兄弟》给人的绝望,《活着》给人更多的是希望。
主人公富贵可以说是一辈子都活在苦难中的人,青年丧父,中年丧子,甚至到最后陪伴自己的只有一头老牛。人这一生中能够受到的折磨,似乎都集中在了这个名为富贵的男人身上。可是这偌大的世界上总有人像富贵一样活着,总有人像富贵一样经历了这些磨难,只是他们不曾告诉你,也无处诉说。于是这一痛苦人群的缩影,便被余华先生搬进了书里,藏进了人里。他在告诉他万千的追随者们:
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故事的一开始,我不敢去揣测作者的意图,我只知道,这本书与生活有关,一是“生”,二是“活”。生只需要你有一颗跳动的心,有一具能动的身体,而活就不同了,你必须要有灵魂,你必须要有活下去的意志,富贵恰恰体现了活的含义。年轻的时候任意挥霍家产,最终家产散尽,还气死了自己的父亲。从那以后,他浪子回头,重新振作,本以为生活会变得更好,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刺进了他脆弱的身体。在为母亲求医的过程中被拉去打仗,好不容易在枪林弹雨中捡回了一条命,却知道自己错过了溺爱自己的母亲的最后一面。幸好,他还有一个爱他入骨的妻子家珍,还有一个儿子有才,还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凤霞,即使一场病魔夺走了可怜的女儿的声音与听觉。
故事到了这里,我已开始同情起富贵,同时又夹杂着些许的恨意,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一切难道不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吗?
再往下,悲惨的命运如同惊涛骇浪一样席卷了这个可怜的男人。当家珍得了软骨病的时候,富贵还能靠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和自己那双饱经风霜的手活命,到了最后,不得不将凤霞卖给别人来维持生活,我对富贵的憎恶也到达了一个高度。在我那可怜的观念中,即使生活再不易,也不能将自己的骨肉卖出去。兴许是我太过年轻,忽略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当我再回过头来看,那种无奈之下的做法也未必不可谅解,索性到了最后,凤霞还是回来了。直到儿子有才的死,突然将这个还对生活怀抱希望的男人拉进了现实,将他推入了悲剧的高潮,我才明白,作者并不只是在单纯的描写一个人的悲惨命运,而是在描写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场内乱的悲惨命运。
这时,我大抵知道了余华先生在说什么,他用沉着有力的声音对我们说:
你要学会活着。
为何富贵的生活总是波澜起伏?他所有的生活来源都来自于那几块土地,而那块土地呢,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会儿属于他们,一会儿又不是他们的,一会儿他吃着大锅饭,一会儿又要自己紧巴巴地吃自己的粮食。那时候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一锅钢铁上,到最后又要自己巴巴的把自己家炼出去的铁买回来。中央走了错误的道路,人民也跟着走错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儿子有才的血被抽干了之后医生冷漠的样子。谁的心不是血肉做的,只是他们吸入的空气太冷了,把那个跳动的心也给冻上了,连同着可怜的富贵,可怜的书,还有我们这些可怜的读者。
我本以为悲剧已经够了,但是命运不放过他啊,所以余华先生也没办法放过他,我们这些作者也没有办法放过他。当女儿凤霞嫁人之后,我真的由衷的感到开心,我以为富贵的好日子到了,哪知道老天爷夺走了凤霞的命,留下了一个外孙,又失去了他的家珍。后来又过了几年,阎王爷又带走了那无依无靠的女婿,这一次他更狠,还带走了年幼的外孙。
这一次,富贵真的再也没有亲人了。
他孤身一人在这世界上,很多次,我以为富贵也要撑不住了,去阴间和家人团聚。可是他还是一个人坚持着,哪怕只有一头叫富贵的老牛陪着他。
这就是活啊。
你想在这世界上呆着,就不怕孤身一人。富贵遭受了如此多的打击,他还尚且活着,现在的我们在幸福中活着,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还有什么比死亡更不值得呢?一次小小的打击,一次无所谓的失败都可以让一个人轻易放弃生活,轻易放弃生命,这不是脆弱,这是愚蠢,并且是无可救药的愚蠢。
文章的最后,我心中的大石头尘埃落地,我缓缓的舒了口气,抚摸了那两个字。那是生命的意义,那是生命的证明,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一生奉行的两个字。
尝尝有人问,什么是幸福,是得到多少东西,是拥有过多少东西。其实活着,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吗?富贵的一生似乎就是一场苦难,但是他有逼他始终如一的家珍,有乖巧的凤霞,有他疼爱的有才,后来他还有了把他们视作生身父母的女婿,这些对于富贵来说,不就是莫大的幸福吗?我们总是怀着一颗同情的心看待富贵,可是富贵并不觉得自己可怜,他只不过是逃不过命运,我们有什么权利说他本身就不是不幸的呢?
人这一辈子能得到的东西不多,想追求的东西又太多了。即便你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总归有你得不到的东西。人嘛,总要知足常乐。
活着,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