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武大邓大松老师于2000年出版的《中国社会保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目前只看了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其实说来也巧,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会想到十月份去找院里的老师争取她的读博名额时,她问了我目前掌握的理论体系以及方法体系,当时脑子近乎是一切空白,理论也知道一些,但说出来自己都不自信,关于理论我本身只停留在表面,而关于社会保障理论我更加是拿捏不准,若当时看了邓老师这本书,我想我大概还能大略的大刀阔斧一下吧。

邓老师行文十分的简洁明了,与其他书籍惯用的套路不一般,没有讲概念性的、渊源性的问题,开题就直接开始论述了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第一个理论即边际效用递减论,很传统的一个西方经济学理论了,同马克思提出的价值论相反,其主要是一种主观价值论,由此我们可以延伸去看一下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其有一个观点是值得记住的:任何能够增加国民收入而不减小穷人在其中占有的绝对份额的措施,或者使穷人的绝对份额增加,而不减少国民收入的措施,都一定会增加经济福利。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即根据边际效用理论的话,把富人的钱给穷人的话,那么穷人增长的效用一定是大于富人失去的效用的,因此,如何将富人的钱转移至穷人那里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来试着看一看《福利经济学》吧。第二个理论是持久收入假说论,也蛮有意思的,费利德曼认为持久消费是和持久收入相挂钩的,提出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1)暂时消费和暂时收入是无关的,一个家庭即使无意之中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储蓄,而不会增加其消费支出,现期的消费仍是取决于持久性收入;(2)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们都是以相同的比例进行储蓄的。第三个理论为生命周期性理论,这个理论也是接触的比较多了,但可以了解一下由此理论延申的代际交叠模型,讨论老辈和子辈两代之间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间的交易。第四个理论则为市场失灵理论,在此章邓老师关于信息不对称的描述较为详细,可以认真看看,其次相关理论还有老年论(角色学、活动学、年龄分层学、脱离学等),人的本质需要论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