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提前一点来写“成长日记”哈哈哈,今年写的很多,读到看不下去的地方也请原地放弃。谢谢能看完全部的朋友和亲人,谢谢你们选择我成为你们的朋友,也成为我的亲人。
26岁考上研究生,确实是很惊喜!之前也从未觉得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确实在进入 学校之后,感觉每个周末上课都是最期待的事情。见到积极向上的同学,给平凡普通的生活增添了乐趣。感受最深的是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内驱力,让我主动的向上生长。就像我四哥哥说的,学习确实是逼不出来的,要是自身没有一种内驱力,没有定力不能自觉学习,而是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归因于父母的严加看管,威逼利诱,即使是学习成绩优异,也一定不能全身心都得到发展。
今年一个很大的收获是因为研究生一年级上学期,老师们要求我们看书。看大量的书,起初是不知道要看些什么,所以在书店徘徊中选了几本漫画。后来开始看一点设计杂志,看一点设计周刊,里面会透露出很多我不知道的细节上的一些关键词,进而我看了很多关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地理人文、社会生活相关的书籍。我之前只喜欢说“恩格尔系数”,常跟我妈妈念叨家里恩格尔系数高,在我那知识极度匮乏的大脑里也只有这些可以“秀”的知识。后来渐渐了解到了更多,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斯托克代尔悖论等。今年影响我比较大的是斯托克代尔悖论,其实很简单一个道理:不要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抱有过高的期待,期待越大,失望就会越大。降低对他人的期待,求人不如求己。
近期2022年考研的成绩也公布了。去年考完后,有一个内蒙古的小朋友联系上我,想要跟我考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今年是他第三次考了,要说应该是得心应手,而这次英语成绩比去年还低了2分,低于去年单科英语国家线4分。要说今年的英语二是不难的,至少没有去年难。其他的成绩不管是总分还是专业课还是政治,考的都很好,也高出了去年的国家线22分。可惜在经过几天的询问之后,还是没有调剂的可能,因为国家线是底线。有一瞬间我在想,这要是我,我是否会跟他一样,在迷茫中继续徘徊。心情焦虑和惆怅。我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劝他。似乎在这样的事情面前,我丧失了语言能力。
我们经常在朋友失落、悲伤的时候劝他们“别哭了”“别难过了”,但如果你真的想让你关心的人平复情绪,那么你最好不要去劝他,不妨让他尽情的悲伤,因为悲伤的尽头是接纳。悲伤让我们有机会接触被自己压制许久的消极情绪,让我们找到一个和真实自己连接的机会,从而调整心态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人生曼妙,在他人的肯定之外,更应有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2021年9月份中秋节那一天,我跟夏诚在东门江边吃坨子锅。驼子锅是在老北京涮锅的基础上改良的新式炊具,坨子锅顶上可以烤肉,四周涮肉,蘸着老北京麻酱、干味碟和超香的韭菜花,我从未吃过,感觉新奇的不得了。夏诚只觉得我大惊小怪,因为这是他小时候就吃过的东西,没觉得新奇,只是在过去觉得贵,很少能吃一次。我们吃了牛肉、猪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确实之前没吃过,忘了叫啥名字,要是感兴趣,就自己去试试吧!跟夏诚讲到了很多年前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回忆了一下小时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我问他如果重新来一次,你愿意自己的孩子再经历这样的生活吗?不愿意。
歌德说:“一个人知晓如何度过一生,是从相信自己的那一刻开始的。”一个人,要做真实的自己,要无畏表达自我,并非轻而易举,有时甚至是困难重重。
聊到小朋友的话题,我跟他讲了很多关于目前一个现状。要上学,要工作。后面要是有机会还是要继续上进。可能没有人会相信,我们俩是努力让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的,不是因为我们只想简单要一个小孩。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调整身体酸碱性(现在看其实很没有必要),夏诚到结婚那天都是喝的饮料。也是在之前的日子里,家里人“紧箍咒”念的比较频繁吧。我们都想要一个健康的宝宝。中秋节那天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觉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纯粹的一个,不用祭奠先祖,不用庆祝丰收,只需要团圆就好。希望明年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朋友圈的留言出现了两个极端的派别。一个说:再玩一年,两个人和三个人的生活还是很不一样的。另一个说:有计划要小宝贝了吗?真的会增添很多的幸福感哟~。原则上我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应当是保持中立态度,但是在我们决定和选择要成为父母的时候,我的态度就转变了,不知道你们喜欢看到哪一种回复,我是喜欢第二种的,人活着就应该要对生活充满期待和正能量。
人和花一样,你要给予自己极大的空间,才能自由生长。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词语叫“花盆效应”,说的是如果人在“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如果不去改变,我们或许将永远生活在命运安排好的“花盆”里。请把“我要是......”这样的假设从生命中去除,这样的假设只会让自己对现状越来越不满和愤怒,我们必须要摆脱这个好看不好用的“花盆”。
这个点确实是在我老爸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其实是循循善诱型的,他喜欢引导你去做事情,但是很多细节他希望你自己去体会。就是喜欢说话只说一半,后来我发现我也有点这样的情况。但是在大是大非上他就希望我要果断,可我矫揉造作惯了,要是真狠起来,我自己也见过。事后其实很是舒服的,讨厌就是讨厌,烦就烦,反正不迁就任何人。我不能纠结是要迁就别人还是要别人来迁就我,安于现状,只能是任人宰割。但是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也知道不感兴趣不必强融的道理,不适合自己生长的花盆,不需要。
说到27岁,我需要跟过去26年风雨同舟的我正式告别。别人会说:你哪里来的那么多话,还要跟过去道别。其实我的理想是成为作家,但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好像希望不大。我记得周国平老师说过:“好的作家都是一些交际和谈话的节俭者” 就冲着周老师的这个指向“谈话节俭者”的定义,我也成不了作家,我从学说话开始就是一个话痨。我就是喜欢表达就是喜欢说话。
1995年,我在宜昌出生,那时候家里条件很清苦,住在小溪塔的我姥爷家里,后来我爸妈起了一栋房子,爷爷奶奶就跟着我们一起住。从牙牙学语时起,我就记得住在我们对面的张奶奶夸我小嘴巴巴,特别能说。她的孙女陈明月跟我年级相仿却是性格完全不一样的人,文静、内向、娇滴滴的。而我就是每天都是活力四射,每天都上蹿下跳。见谁就开心的笑并说:“你好呀!”但是谁也没有觉得烦,反而认为我说的话跟个“小大人”一样,所以惜字如金的机会是没有办法养成。至于其他方面也没有啥节俭的,按照我姥爷的话来说,“出厂设置”里可能就设定了我出生就是来费钱的。比如在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尿不湿,我妈洗我的尿片子的频率都比别人要高。虽说那时候水电便宜,但是每天洗我尿湿的没完没了的尿片子对我妈也是极大的考验。我妈妈奶水不够,我不喝牛奶,所以我爸买了各种品牌的奶粉我也不吃,费钱不说,我还饿。
我生下来虽然只有6斤重,满月的时候也有10斤的样子。能吃饭后,按照我奶奶的话说,我特别能吃。就是喂我多少我就能吃多少,经常因为太小喂太多,经常闹肚子,上吐下泻往县医院跑,还好离的近呐。我奶奶说我两三岁的时候一大汤碗番茄鸡蛋泡饭我能全部吃完,一颗米都不剩下。我想我现在一搞喜欢吐,可能是那时候吃的太多了胃无法承受所以才会吐,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了。即便如此,在小时候物质生活不丰富的年代,还是生怕饿着我,祖辈们都是经历过战火和饥荒的人,更能深知粮食的珍贵,绝不能浪费一粒米。那个年代养我这种饭量“无底洞”,父母也是“亚历山大”。
长大后,我的牙齿也是让我特别恼火的事情,智齿全部都是带弯勾的獠牙,开始有智齿开始,一年四季,每个月基本上在看牙齿上的花费直接是个天文数字。正因如此,我还有了自己深信不疑的牙医,年级相仿,人是非常温柔的。但是拿起工具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完全一副“禽兽”样子(此处微微夸张,因为内心依旧恐惧看牙医)他给我拔掉的第一颗智齿上了大锤子,我心里从此便留下了阴影。后来又得了颞下颌关节紊乱,一根三面都有针的锥子扎进耳朵前软骨处治疗,冲出来有血有脏东西还有我那颗脆弱的小心脏。按照老话讲,我生出来就好像是为了讨债。我这个“谈话奢侈者”虽然长了不少“伶牙”但是小时候的我却不敢表达我内心真实的想法。
20世纪初,九州麦当劳洋快餐开业了,那时候我还住在小溪塔。我妈妈那时候在小溪塔客运站上班,每次都能坐免费的公交车去宜昌市。那个年代,谁要是能带着孩子吃一顿洋快餐,那就是对孩子深爱的体现。没有人会告诉你它们高脂肪高热量,家长们省吃俭用带着欢蹦乱跳的孩子,用满满的爱和脂肪来丰盈我们的童年。
回头想想,我可没少为快餐届的“软实力”增砖添瓦,因为我妈妈一周总有那么一天需要去宜昌市,我经常可以顺路提出这种请求,但是我只吃儿童套餐里面的麦乐鸡块和薯条,我吃不惯汉堡也喝不惯可乐,更不喜欢那个酸不拉几的番茄酱还有专门沾麦乐鸡块的一个蘸料。那个甜辣酱也是20多岁在国外吃了一次,觉得还可以。至少当年的麦当劳的儿童套餐玩具我家里累计了一箱子,搬家后就不见了。很经典的肯德基的游戏机,科比的投篮机,这些是一件不落。
后来因为多食少运动,长得有点小胖,大家都认为是我妈妈给我吃了太多的洋快餐。经常跟我妈说:这孩子长太胖了,是不是天天吃麦当劳的。少给她喝可乐吃些鸡翅,以后长不高的,都是激素养大的鸡。其实只有我心里知道是我吃太多东西,而且不运动造成的。而不是因为洋快餐,那么贵,经常吃是吃不起的。
后来父母也担心我长胖,所以在搬到宜昌上小学之后就开始了运动生涯。我妈坚持认为,吃可以,但是要运动消耗掉。其实我的四肢是很不协调的,有时候都会顺拐。一次机缘巧合,学校组织参加运动会,我竟然一个垒球扔出去把学校的陶土花盆给砸破了。(学校没有找我爸妈赔偿)一眼就被体校的网球教练谭老师相中,要我跟着她去学打网球。
那时候运动量增大,开始吃的更多了。但是我坚信:每一个胖子都是一只绩优股。吃的多,长得也就快,我在我们网球队里算是长得比较好的,我父母当时并不觉得我胖,反而觉得还不够壮。一直在往上长,体质并不好。要知道那时候家里搬到宜昌来了之后,家里条件改善很多。会比小时候在小溪塔那会儿吃的好很多,是因为父母觉得物质上不能满足,那就在食物上一定不能亏了孩子。那时候宜昌市还没有几个咖啡厅,我妈带我吃过五千年、吃过老街咖啡、吃过豪客家族等等有一些记不住了。牛排我很小就已经能自己一个人全部吃完了。我很少感冒生病,也是因为父母把身体底子打的很好。一直到高三毕业的那一年,我才下定决心要减肥。随后依靠锻炼和控制饮食,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我瘦了20多斤。之所以能瘦那么多,第一是因为基数比较大,代谢很快;第二是因为营养不均衡,掉的都是水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不可取,在这里我不提倡各位在减肥路上走冒险路线。
难以承受的恶意
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人性之恶。嫉妒源于比较带来的痛苦,自己有的从来不珍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我第一感受到这样的恶意是在网球队里面。
那时候进了网球队,因为上身重下身轻,身体比例不够协调。跑的没有人家快,打球也不能用尽全身所有的力气,就显得自己十分的笨拙。每天结束的素质训练,跑步也总是跑在最后。父母亲的一再激励下,我还是坚持训练。我长的是队里比较高比较壮的,但是技术确实不佳。后来加入了更多的队员,他们有的比我小,有的比我大。小的跟着大的搅合,为了加入大点的小群体。小的也开始附和她们。他们就开始挖苦我,说我是胖子,甚至还编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来挖苦讽刺我。每次去打球,他们都会唱这个歌来让我特别难过,都气的哭的不行。所以越来越不想去打球。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孩子,他们身上的潜能超出成人的想象,这里面也包括人性中“恶”的一面。被嘲讽挖苦的日子一直伴随我打球的那5年。(5年我竟然没有想过反抗?!确实没有,特别胆小怕事儿,一说都是哪儿哪儿扛把子)
那时候我爷爷跟着我去打球,在体育馆里面捡空饮料瓶,那时候确实很挣钱,一个瓶子可以卖几角钱,他一天可以捡好大一蛇皮口袋的空饮料瓶子,可以卖好几十块钱。甚至有时候也有我打球的同学给我爷爷瓶子。我爷爷没有退休金,所以只好是靠捡废品来补贴自己用。那时候是真的觉得丢人了,感觉在队里抬不起头。就很抵触去打球。他们都说我是“捡垃圾人的小孩”这句话真的很刺痛我的心。但是我父母认为一旦开始怎么能停下?做事情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这些言语上的讽刺挖苦,就放弃打球不能就此退缩。所以为了宽我的心,我妈甚至说过:那些挖苦你,说你是小胖子的人,说你是捡垃圾的小孩的人,他们都是没有父母的人!有妈妈教育的孩子是不会说出那么没有素质的话的。所以我后来也不哭了,也用一种“慈悲”之心去看待那些“没有妈妈”的孩子们。(虽然现在回忆确实言语有些犀利,但是确实是父母最好的爱。)再针对于我爷爷捡垃圾这个事情,我跟我爷爷说了一次,我爷爷就笑笑说我不捡了,后来他就背着我捡,然后迅速拿去卖掉。然后再回来接我。那个时间管理的是非常的合理。(其实他真的很辛苦,为了省出点零花钱给我买零食和饮料)
后来,在父母的坚持,和我爷爷每天一边给我买小零食我一边把我骗到网球场去训练,小时候我也取得过很多傲人的成绩。也有幸成为了国家二级网球运动员。在网球队里面也是令人羡慕的对象之一。今年过年,大姑爹家隔壁的老大爷都还记得我是小时候在宜昌市打网球拿了第一名的人。打网球塑造了我看似坚强实则娇滴滴的内心,疼痛受伤在所难免,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锻炼了我的意志力,健全了我的身心,也培养了我的忍耐力。
在寄宿学校遭遇霸凌
小学毕业后,在宜昌市第五中学读了半学期,父母实在是疲于兼顾工作和我的学业。只好把我送进了私立学校住宿读书。
学校对外扬言是半封闭、半军事化的管理。每天早上7点,伴着起床的号角,我们将开始洗漱整理,到操场集合跑操。这是我最讨厌的环节,因为我喜欢流汗,跑完步没有办法擦身上的汗,导致冬天坐在教室里冷的要命。因此也落下了风一吹一冻就会感冒起嘴巴疱的毛病。早上7点半就去食堂吃饭,7点45进教室早读。
我们是学校招收的第三批学生,这一批孩子家境相对优渥,我算是最普通的无名小卒之一。进入私立学校之后,我第一次感受到隐形的贫富差距、阿谀奉承、权力比拼和丛林法则。古人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家长们应该也希望孩子生活在纯洁的环境中。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富长良心却避免不了“富生嫉妒”。那时候我一个同学的棉袄可以高达3000元,很不可思议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不太愿意回想这段生活。甚至在我曾经不成熟的观念里面,我一直认为有这种遭遇是因为我不够好。如果你看到了这里,如果你和我有相同的经历,或者你正在经历,那么首先允许我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因为你一定不是一个差劲的人,你身上一定有独一无二的特点。而那些欺负你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嫉妒你的与众不同。经年累月,这些嫉妒变成了恨,他们因为模仿你的生活方式未遂而恼羞成怒。
有人说你一个胖子有啥可以嫉妒的?你千万不要小看某些生理缺陷或体态异于常人的人,我一直坚信,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这不是凡尔赛式的自夸,但是的确我们这些人大多拥有善良的心。
半军事化管理的寄宿生活,让我这样的乖孩子得心应手,也招来了“异己”的排斥。
我爸爸方便我联系家人当时给我把我心爱的北京贝尔的手机带过去了,我偶尔会躲在被窝里,用它玩一玩贪吃蛇。学校是禁止带的,刚离开父母的保护,我爸不放心我,还是让我带着,以备不时之需。一次下午放学回宿舍的时候,我不小心把手机遗落在了教室里面,等我吃完晚餐去上晚自习的时候手机已经不见了。我就在班上找手机,跟老师也说了,还被老师约谈。班主任的态度令我寒心,对于我的遭遇是知情的,她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她说她已经教育了那两个偷我手机的人(其中一个家里条件优越),而我的手机已经被他们砸碎丢进厕所冲走了,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我不敢把这个事情告诉我爸爸,因为我知道肯定会指责我的不小心。直到月底放月假回家,事情是真的兜不住了,我就承认了手机被偷的事情。
这件事情终于水落石出是初三下学期,我跟那个偷我手机的人坐到了一起。他一直不敢正眼跟我对视,眼睛也一直闪躲。实在是忍不住的那一天,他跟我讲了他跟另一个同学偷我手机,并且把它摔碎的全过程。理由就是:我们没有手机,凭什么你就可以有。就是这么简单的理由,我内心愧疚了三年。我满脸笑意的背后竟然也有了恶的想法。他一直把这件事情藏在心里不敢说,后来也确实待我不错,经常请我喝饮料吃小零食。但是他从未真正向我道歉,之前的同伙也转学走了。他可能以为我知道了真相也不会计较,毕竟在他们眼中我一直是一个善良的人。
绝地反击,为自己发声
寄宿生活,除了让我见识了离开生活中残酷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永远不要拿别人的忍让当做放纵的资本,而任何得寸进尺的行为都需要适度有节的反击。
此前,因为性格比较软弱,极度敏感,比较怕事,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入校的这三年,我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事多半是忍下来了。有的时候,明知道自己被欺负了,明明看见他们拉帮结派、搞小团体、搞排挤,我也尽量装作不知道。
女生之间总有很多大大小小,鸡毛蒜皮,不值得一提的小矛盾。你的沐浴露比我香,你这周又买新衣服啦,你妈妈给你买的项链真好看,你妈妈给你带的零食真好吃等等。你下一秒就发现你的沐浴露不见了,新衣服丢了,项链不翼而飞,下一秒出现在另一个人的脖子上。你的零食全部消失,在走廊的垃圾桶里看见了包装纸。
因为我是转学过去的,成绩还不算差,会写毛笔字(私立学校当年很重视毛笔字),会画黑板报,又有体育成绩加持。很多人觉得我很装,觉得我不好相处,还经常联合他们的同乡给我“警告”。扔我的东西,喝我的牛奶饮料。还经常在外散布谣言,说我和我朋友一些莫名其妙的“故事”,然后还觉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为人间又惩罚了一个恶魔一样。
这一次,当我发现我的东西再一次不见了之后,我大概明白今后等待我的又是什么,我再也不要忍受这样无休止的欺负了。我不明白小孩子的人性中会有那么多恶。现在看来无非是因为你的物质优越在某些人眼中成了一种锋芒毕露,而这种锋芒在心智不成熟的孩童面前,就是一种引起嫉妒的特质。
那一天,身体里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向我呐喊:我不发脾气,不代表我不生气;我不大声计较,也不代表我好欺负。如果一忍再忍,也只会变本加厉,我将用行动还击,我绝不软弱,“笑脸给的多了,惯出来都是毛病”。
我先是将那个偷我手机的那个人的课本全部丢到了教室旁边的排水沟里,其实也就是顺手一推,万一是谁不小心撞了他的桌子也会发生这样的状况,这件事是我趁着体育课返回教室干的,因为他实在是酷爱打篮球,而我酷爱在教室里吹空调喝饮料。回来的时候我戏说你的书好像全部掉进楼下水沟里了。他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翻进去捡课本,翻进去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绕过一堆铁栅栏。算是便宜了这小子。此后,他的桌上再也没有任何课本书籍。他也从没怀疑过这个事情,是我干的。关于女生寝室那些事儿,无非最后以我的咆哮收场。(事情太多,细节不愿回忆了)
现在看来,当初的行为是非常不理智,但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我而言,无法再忍受不定期重复的折磨和欺负。在身体和情绪膨胀的青春期,软弱的少年都有看不见的坚韧,再乖巧懂事的少女也会有藏在内心的勇毅。
余华说:“当我们凶狠的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忽然变得温文尔雅了”。用网络上的话来表达当时的感受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若犯我还他一针;人再犯我斩草除根”。
虽然我没有做到斩草除根,但是我至少“还他一针”。
有人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这样的事事情我没有和家长说。如果放到现在,我一定会先沟通,可当时缺乏元认知的我,只希望用一己之力扭转我在学校的局面。在一个是学校的感恩教育做的非常好。经常要求我们感恩父母所做的一切,不要给父母添麻烦。很多事情,我也从不跟我爸妈讲,因为就算是讲了,他们也不会觉得这是个什么大事,就是你很矫情。而那时候起我的内心真的变得超敏感。而现在看来却也是成长中的蜕变。
环境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如今, 我不再纵容一些人的无礼行为,曾经那个沉默的我也变得伶牙俐齿。
如果你问我寄宿学校最让我受益的地方是什么,我想就是它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就算被嫉妒、被陷害也有能力反击和保护自己的人。当你强大了,身边那些曾对你横眉冷对的人自然会变得和颜悦色。没有人会探究你长大的过程,只有你知道你在慢慢改变。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遇到数不清的环境制约、关系制约,而懵懂的你只需要记得,任何一种善良都会在困顿、挫折中磨砺出锋芒,展露这种有锋芒的善良,你也会离“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盔甲而有温度”更近一步。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
都说高敏感人群在社会中是很难立足,我倒是觉得,作为一个高敏感的人,这何尝不是我们比别人多掌握一项技能呢?
举个例子,因为被排挤和霸凌过,我很容易在人云亦云的环境里分辨人物的特征,条件反射的自我保护,所以遇到“攻击性”强的人就会本能地开启自我保护模式;长大后,在人际交往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学校里受过欺负的孩子,看起来都比较听话,他们不是傻,也不是不会反击,我一直坚信他们有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因为他们早早就体会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感受,所以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一定比同龄人要强,敏感度也比其他孩子要高。
我一直认为,成长中任何特点都可以是自身潜能的折射,我们要接纳和认识最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拒绝、排斥和逃避。我们会发现,陪到我们最后的只有自己。要勇敢的接受平凡的自己。
“识不足则多虑,智不足则多疑,度不足则多怨。”当一个人见识不足时,就会过度担心很多事情,没有安全感;当一个人认识不足时,就会对很多没见过的东西半信半疑;当一个人格局不够时,就会整天抱怨和哀叹;当一个人内耗严重时,他需要学会自我认可,学会走出行动前的临界状态。
最近在看罗翔老师写的书。书里有一段他对案情分析后的总结:一个知识越匮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奇怪的自豪感。因为知识匮乏,所以你相信的东西会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于此相对立的观点,夜郎自大,是无知者,是好辩者的天性。
今年过年,因为一些没有必要的谣言和语言上的人身攻击,使得我的父母非常难过和伤心。我的父母是我的底线,因为一些毫无根据的言论或者言及我的父母的废话都是我一直以来心里觉得最不舒服的事情。我觉得我帮不到他们。而且这些话都出自最亲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何感触,至少在我这里我只有一报还一报。说到这里我就很俗气了,你乱讲话,我只好也用我的方式方法跟你对抗。自从怀孕之后,也更能深知父母不易,再也不想跟他们抗争什么了,更多的是体谅。
一句:夜郎自大。送给那些长舌过我父母的人。背后说我的,我不在意,因为你们根本不值得我费心去烦恼。(你们把我说成妖魔鬼怪我都不在意,只能说你们不了解我)照顾好我的小家,关爱我的父母。是我要做的事情。
在此感谢父母给予我的一切!我很感谢这27年的养育,谢谢你们给予我小家无私的帮助。熬过了这个日子,我也会保护好你们。
人性的丑陋就在于,明明自己揣着私心,确苛求别人无私大度。人总是认不清自身的问题,还长着一张爱说教的嘴。
每一年,我都觉得是最好的年纪了。但当我又长一岁,我才知道原来我可以更好。年龄只不过是一个数字,不是阻碍。我们只会越长大越自由,越勇敢。
高中三年,高三那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过得非常的充实且充满希望。十七八岁是我朋友最多的时候,我到后来才明白为什么那个年纪会美好,大家都是肆意妄为的活着,不知天高地厚的说爱,从山顶日出爱到夜里看江,谁和谁都是一辈子的兄弟,谁爱谁都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真的,十七八岁的时候总是有一群朋友陪着,我们去江边玩水看别人夜里打渔,内陆城市的小朋友看不见大海,就把希望寄托于江河的尽头,寄托于日出日落,寄托于骑车路过的每一个路牌。
而且我们总是无所顾忌的谈及爱,就好像我喜欢你,我就会穿越大半个城市给你买甜品,听你穿梭在黄昏日落时的碎碎念,哎呀今天的数学题好难,地理的这个知识点总是搞不懂,快滚去好好学习。和朋友在一起说了好多废话我记不清了,都藏在了那些年的夕阳里。
那个时候背《赤壁赋》,摇头晃脑背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扭头看着窗外在飘雪,搓搓手,想着放学去解放路买一份糖炒板栗 。
最近经常想到高中时代的春天,趴在栏杆上晒太阳,阳光刺眼,所以闭着眼睛,像午后打盹儿的猫,要把浑身都晒得暖暖的。
或许只有在那个年纪,在那样的季节,即使闭上眼睛,看到的也还是带着希望的红,甚至还能听到血管里血液流淌的声音,一切都缓慢而默契的进行着。
是那样明晃晃的春天。
和自己和解,这句话我一直不太懂在什么时候用合适,现在,我想通了,过去的一切我都不深究,也请那些长舌之人闭上臭嘴。嘴里说不出来好话就把嘴闭上。没人喜欢听你们说些不三不四的东西。今年会发生更多的精彩的事情,也会成为我此生不平凡的一年。在此之前,我想跟之前的自己道别,不想把过去的情绪和心性带到往后的生活中。
经常劝别人要心态好一点,我觉得就像这个“态”字一样“心”大一点就好了。
不知不觉写了快小一万字,前前后后增减添加,写了小十来天,真情实感。在此祝我自己生日快乐!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情,永远不听话。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夏诚秋亚的包容与共,一直非常满意!彼方尚有荣光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