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某本书中读到过在谷歌的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问到应聘者的一个问题:我可以从你身上学到一些你有,而我没有的东西吗?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可以跟自己要应聘的职位没有任何关系,它可以是烹饪,写作,摄影,或者是游戏以及任何其他的特长都可以。
而应聘者需要向面试官分享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个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所总结的心得。初次了解到的时候感觉有些意外,可以说跟很多的公司面试都不太一样,就我自身的职业生涯而讲,虽然在应聘表中有一项:你的特长是什么?但是我并不知道写了以后有什么用,即便写了也没有被重视过。就好像面试官也只是因为表格中有这个选项,所以我就配合着写一下,他也按部就班的问一句。管你是擅长篮球,足球还是什么十八般武艺,只要是实际的工作岗位不符,他们其实并不关心。
我们都知道越是大的公司越重视企业文化,对待员工的福利待遇也会更好更全面一些,而小公司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大都是从大企业学来的,只不过很多时候学的多用的少而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问了,我不禁要想一想,当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潜在想问的是什么?他们又打算从求职者的回答中获取什么信息呢?
首先于公司而言,专业知识肯定才是它最需要的,但是它又没有那么重要。相对来说每个行业的高精尖人才肯定是缺的,而对于很多公司和岗位来说,目前的人才供应远远是大于实际需求的,很多岗位的招聘要求写的非常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只需要一个稍微有那么点专业的人也可以做。而现在的人相对来说也更加的现实和佛系,想让一个员工卖命,说实话简直是不可能的。
而真正能让一个人卖命的,说白了只有他自己,以及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长和优点吗,除了吃饭,睡觉和工作以外,是否有那么一件事情时刻折磨着你,让你欲罢不能,有时为了它你愿意花费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甚至是废寝忘食,却又乐在其中不知疲倦呢(当然这里可不包括不良行为习惯)。
与我而言,看书是每天都在看的起码有500天不曾中断,写作是最近开始保持日更的,但是看书只能说是知识的输入,每个人都应该看不能作为特长来说。写作呢,肯定不能算我的特长,即便我会要求自己每篇文章都不能低于1500字,也不允许只是单纯的日记流水账一般,给自己设置障碍折磨自己,老实说我也只是为了看一看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而已,另外也是训练一下自己的知识输出能力。如果说特长那一定是摄影了,可以说“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不仅对爱情而言,对一个心有所爱之事的人来说也是如此的。
有时候为了打卡一个景点可能会跑很远很远,为了一个画面会在原地等待非常久,就等着出现一个合适的路人,既劳心也费力,更费钱,但是所有这些东西都比不得看到作品时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换成烹饪和绘画以及任何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定有美食爱好者为了做出一道精美可口的饭菜在厨房折腾许久,也会有人为了绘画而不舍昼夜,当他们投入进去的时候,时间的流逝以及饥饿感完全是没有意识的,但是这只对个人而言。
那么于公司而言,我们的特长又有什么用呢,总不能只是为了公司定期组织的员工活动和团建聚餐,或者是在年会的时候不至于没有节目而需要的吧。当然每个公司都会有一些多才多艺的人,唱歌跳舞和主持人永远都不会缺,但这就够了嘛(其实对很多公司来说,这个确实就够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很多公司也很现实,恨不得一个人当成两个人使,996也好,007也罢都说明了我们的生活变得只有工作而越来越没有个人的生活了,短期来看它虽然牺牲了生活却为公司和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率的快速发展。但这是反人性的,当然现在来讲也是违反劳动法的,虽然每个公司都再说要关爱员工身体心理健康,真正做起来,跟外企相比确实差的很多,当然现在是在慢慢变好的。
一个人的特长,从侧面反应出来的是:一方面自己有一个情绪的排泄出口,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受到的委屈和压力不至于无处发泄,可以保证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寄托有依靠的。另一方面反应的也是一个人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以及持续学习的态度,如果一个人愿意在一件事情上花费非常多的心血,并且一直持续做了很多年(一般来说能坚持半年的已经算是了不起了),可以说明这个人的韧性和抗挫折能力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因为热爱一件事说实话是非常辛苦的,比如摄影,天冷的时候热的时候可能就不想出门了,拍的东西不被认可的时候也会很快就产生放弃的想法),而这些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可是有人会说,那也只限于兴趣爱好而已,对于工作是没办法做到如此程度的,这是肯定的。当然公司也不会那么理想化的奢望你把公司当成家,为它拼命(还是有很多老板存在这种幻想的)。只不过相对来说,这种人会更积极向上和有成长空间,每一个爱好都需要持续的学习力去推动它走的更远,如果可以拿出6成的热情对待工作,那也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买卖(一个自己都不热爱生活的人,你确定他对自己的工作会上心吗?)
那是否会存在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影响到工作的情况呢?可以肯定的说:不会。反而是会把自己从兴趣当中的收获和技能运用于工作之中为自己赋能,除非这件工作严重的影响到了我们的个人生活,可能会考虑这个工作并不适合自己,这也是现在人的基本需求,赚钱是需要的,但是生活也要兼顾。正常来讲,我们都会把工作跟生活保持一定的平衡,既要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那份薪水。
一个文明的社会就是它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各种各样的人。而一个好的企业也一定是可以容纳每个人的多面性的,汇聚了各种各样热爱生活的人(如果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其实自己也挺痛苦的),尤其是现在的社会跨界降维打击时刻都在发生,一个企业需要在自己的主业基础上做一些不务正业的其他尝试,一个人也是如此,而往往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可能就在这种专业知识和各种兴趣爱好的阴差阳错的碰撞中产生了灿烂的火花。
而那么多有趣的人在一起时,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一定会很好玩吧。之前有人说过“如果一件事情你持续做了3年或者五年,它一定会带给你想象不到的回报的,而我自身的感受是,摄影虽然没有为我变现,却让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带我了解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敏感度,感知力都变得强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