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在糟糕的原生家庭里逆风翻盘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段文字:“女孩子在考虑要不要嫁给一个男孩子的时候去看看这个男孩子的家庭环境吧”。这段文字的言外之意是要是这个男孩子原生家庭不好那就考虑和那他的未来。

原生家庭有这么重要吗?答案肯定是肯定的,但却不是绝对的。 张智霖和袁咏仪是圈里的欢喜冤。你负责开心我负责养家,这种温馨的画面倒是很贴合这对夫妻。不知道张智霖的过去或许以为他能给袁咏仪足够的安全感,肯定是因为他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家庭的幸福观念在潜移默化着他,才把他塑造一个能带给温暖和有担当的人。 却不知张智霖原来先后经历了父母的两次离婚,但他却没有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反而自己淋过了雨,就努力为别人撑伞。

由此可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取决于他对于“当下”的选择。 谁都无法自己选择的原生家庭。张智霖却在自己拥有烂牌之后选择全部重组,在自己的努力下打出了一手好牌,是命运眷顾吗?很明显不是,靠的是自己后天的选择。

张智霖在原生家庭这一死局里学会逆风翻盘,最终在命运那里扳回了一局。 但是有的人却在原生家庭的漩涡里沉沦,最终还是没能逃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伊能静没有摆脱原生家庭这个心理阴影,导致她在两性关系中显得极度没有安全感。结婚后又选择离婚。 这种现象的发生却不是个例。

自己身边有个女孩子长得特别好看,性格也很温柔,但是就是因为她是单身家庭,内心极度不自信,当遇到一个对她好点的男孩就立刻沦陷,不顾他人劝阻。陈铭曾说:“一个人一生都可能是孤独的,但是你感觉到一次被爱你都忘不掉”。不评判这个女孩子的对错,因为我们知道她可能在这个男孩身上寻找自己缺失的那么来自家庭的爱。导致她最后爱得很卑微男孩子看不起她也离开了她。

有一个很扎心的现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 《被讨厌的勇气》里面说了这么一句话:“假如生活方式不是先天给予,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自己选择”。

当面对糟糕的原生家庭时要学会和自己和解,因为原生家庭从来就不是自己无法选择新生活和新人生的借口。

高德基笔下《童年》的阿廖沙住在犹如地狱般家庭的外公家,他的日子过得十分压抑。家人的排挤和生活的艰难犹如一块又一块的石头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但是他却没有被艰难的生活给污染和吞噬,而是学会和生活和解。别人排挤他或者伤害他时,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抱着理解的心态的对待他人。 当有积极向上的空气出现时,他会拼命地汲取“养分”,让自己的心灵健康茁壮地成长。

诗人雪莱诗里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会的,只要克服心里的寒冬,终会迎来自己心灵在春天里的解放。

阿德勒哲学思想中说:“无论是继续选择与之前一样的生活方式还是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都在你”。

一位妇女活在失败的婚姻生活里,她没有唉声叹气,而是努力挣钱给她的两个孩子好的教育。在生活中她教我们要尽自己最大力去帮助别人;在学习上她会时刻监督着她的孩子学习,不管成绩好坏,她只需要我们能尽力就好。多亏了她,她的女儿会看到捡垃圾的老人时,大晚上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只为买一碗热腾腾的粥给老人喝;身边的同学们也会问:为什么她会这么开朗和活泼;也多亏了她,她的女儿面对大众不自卑。那个她是我妈妈,她的女儿就是我自己。

作家廖一梅说:“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里拔出来”。“一个洞穴是黑暗的,但是只要有光打了进去,隔绝就不再是它的宿命”。就算自己处于犹如黑暗般的原生家庭也应该心里有光才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