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了幾部電影,都跟歷史相關,都不錯,幸好每場人不多,在電影院哭得痛心也不會影響別人。紀錄片圍繞日本的里斯本丸沉沒去探索時間中的人和事,這段被掩埋的歷史,在它的不為人所知的背後,有那些苦苦思念、探尋無果的家庭,有正義的伸張和企盼,有不同立場的視角,歷史的無情和有情都可以從中窺視到。
唯一我不太喜歡的是導演的存在太強了,雖然還是很敬重導演方勵,但是一部紀錄片太暴露導演的情感,很個人英雄主義,其他的敘述也因此不太客觀,甚至我對於這條未打撈上來的船真的是里斯本丸都存疑,也許他真的有技術,我不是這方面的,所以紀錄片的處理在這點上讓我很不舒服,然後剪輯上也有一些毛刺感,尤其那段海軍和中國女子的故事太模型化,這樣的敘述讓我很不舒服,本來以為導演會去尋找下女子,然而沒有,引用的信件我也無法辨偽,大男子視角和東方女性溫柔賢良的想象出現在2024年的紀錄片里很違和。
觸動我的點在歷史的縫隙,上一次這麼觸動是《卡廷森林》,那些未歸的人究竟去往何方,在N多敘事和文本中,我們都可見無數個故事,卡廷森林里無法歸家的波蘭軍官、東極島下面無法生還的英國士兵、美加鐵路上無數的中國華工、在空中消亡的青年們……有時候,我會放棄思考、放棄去悲痛,有時候,紀錄片衹是給我們一個思考的端口,挖深下去,有時候真是深淵,猶記得看完《卡廷森林》失眠的夜晚,猶記得《紅色高棉》悲痛到岔氣。
愛看紀錄片的人如何走出紀錄片帶來的情緒呢?於是,我漸漸愛上了溫和客觀敘事,我喜歡《二十二》的溫和,我喜歡《南京大屠殺》的客觀,直面歷史的勇氣在這個時候可以延續下去。
這部片子啟發我思考很多,但我依舊有很多不解,希望以後的歲月里能勘破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