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告别三分钟热度

对于跑步的习惯,我是如何从反抗期-不稳定期-怠倦期,逐步度过并养成呢?

【反抗期 1-7天】

婴儿学步:起初,跑步几次,作为依据,定的跑步目标是3-3.5km,这样的量级很容易接受,也是合适定制。

小脚印:会用keep软件积累每次跑步的距离,随着计数的增加,比如100k-150k-200k,这些就是小小成就感的累加。

【不稳定期 8-21天】

行为模式化:每周都会隔天跑步,3次左右的频率大致。时间大致都是下班后7:30或8:00左右开始。地方基本固定在附近的一个体育馆,人多,看到有一群共同跑步的人,很有动力。

设定例外计划:该项做的不太理想。难免遇到加班、下雨、台风、出差等事情,和跑步计划有所冲突,但是应对这种情况时,并没有planB计划。

计划,用if....then。如果遇到与跑步冲突的情况,就在家用其他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或者推到明天继续执行。

设定持续小开关:对于跑步有“糖果型”奖励,比如换一双专业的跑步鞋、买一个装手机的腰带等等。“处罚型”到没有设置,想来当初不需要依靠这个来激励吧,一双专业跑步鞋900元左右,也是一种“处罚”。

【怠倦期 22-30天】

添加变化:可能跑步目的性强,增加身体素质:肺活量、耐力等等,即便是每天在体育馆、每天晚上跑,也不会觉得厌倦。不过,偶尔去海边栈道,或者清爽早晨时间,想来也是不错的体验。

下一个习惯:围绕着运动这一块,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去尝试并养成习惯的,比如八块腹肌、增宽体型、羽毛球、游泳等,都是值得去尝试的,毕竟都是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