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智能城市嗎 ?》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除了中共十九大,加泰羅尼亞可謂近月的焦點所在,令筆者震驚的是這個謀求脫離西班牙獨立的城市在建立智能城市上赫赫有名,加泰羅尼亞首都巴塞隆那在2015年全球智能城市排名首位,力壓紐約,倫敦,尼斯及新加坡。<Juniper Research>

2016年新加坡更連續爬升幾位奪榜首,香港排在新加坡及巴塞隆那之後在第九位,論排名香港在這領域好像也是名列前矛。

智能城市在香港是個Hot Topic,在連續兩年政府施政報告中,都揚言以智能城市為發展重點。

公共交通方面:智能巴士站,智能Touch Screen 屏幕,Wifi 巴士,巴士到站提示手機程式;這些在新加坡及巴塞隆找到的,香港通通都有。

私營公共交通@香港  政府大細超?

相比新加坡及巴塞隆那的公共交通網路均為公營或政府擁有,香港的公共交通的生態可謂非常怪雞。

港鐵,巴士,小巴,電車,的士及渡輪皆為私營機構;而港鐵有政府作為大股東,相比其他公共交通,自然嬴在起跑線上。政府在做交通規劃時,分配資源自然向港鐵傾斜,例如政府在港鐵南港島線及黃埔線通車後,削減了九巴城巴的路線可見一斑。

港產智能交通有幾Smart?

大陸有滴滴出行,滴滴公交;新加坡的巴士應用程式加入了巴士路線的載客量資訊,利用網上平台預訂座位及繳付巴士費用;首爾的搜索器Naver,可顯示尚餘車位外,遇上額滿更會顯示其他交通工具如Uber等資料。

在香港,筆者認為九巴雖然不是政府的“親生仔”,也不及城巴有在內地得到較雄厚的基建項目及網絡的新創建關照;在推動智能交通上還是比其他公共交通走得較前。

其巴士到站提示手機程式準確度高,得到市民廣泛使用。筆者及大部分朋友都有使用,在巴士快到站的時候,會發現突然多了人跑來排隊,原來大家看了到站提示,巴士快到才到站上車,方便預計時間。

高科技 = Smart?

很多人搞錯了Smart 的定義,以為Smart就是玩科技玩手機,將智能競技濃縮在方寸的手機中。當這個社會追逐科技走得太前,便忘記了初心。

重歸原點,其實Smart 就是Be Smart,科技是工具是手段,智能是指智慧與能力,你肯就地取財,整合資源已是Smart 。

比如說最近電車及九巴首次破天荒夥拍轉乘優惠,坐九巴轉乘電車,電車一程可獲免費。兩間歷史最悠久的私營公共交通機構合作別具戰略意義,靈活利用資源,互利互讓,三贏方案,這就是一種Smart Move。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