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PT减负"看基层形式主义整治的破局之道

近日,浙江省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公务活动中"非必要不做PPT和视频",推动"减量、减费、减负"。这一改革看似针对的是小小的PPT,实则剑指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顽疾,体现了政府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

整治"PPT形式主义"不能止于一时一地的行动,而需要构建系统化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扭转"重展示轻实效"的工作导向。浙江的实践表明,破除形式主义需认知与机制并重,既要端正政绩观,也要完善制度设计。

在制度约束方面,首先要严格界定工具使用的合理边界。可以借鉴浙江"非必要不做"原则,明确复杂数据呈现、重大项目汇报等确需使用PPT的场景,杜绝"凡会必PPT"的惯性思维。其次,应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重心从"看材料堆砌"转向"看问题解决",从"听汇报长短"转向"看群众反响"。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的做法值得推广——借助村社网红地标吸引400多名达人自发宣传,既达到效果又减轻负担。最后,需强化预算硬约束,对确需制作的PPT和视频设定费用上限并公开接受监督,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

在工作方法上,应当倡导简约高效的务实作风。亚马逊公司明确禁止使用PPT,要求用6页以内的简洁备忘录推动讨论;一些基层单位采用"口头汇报+原始台账"替代花样演示,反而提高了效率。这些案例证明,减少"非必要形式"不会影响工作质量,反而能让干部集中精力于核心任务。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更应率先垂范,在听取汇报时少关注展示效果,多追问"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群众反馈如何",以此传递"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从更宏观视角看,根治形式主义需要文化重塑。腾讯公关总监的点评颇有见地:"还是要刹住汇报风,否则禁了PPT,还有Word、邮件,甚至创作型诗歌。"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可能变化,但其本质都是脱离实际、追求表面的工作作风。因此,必须在单位文化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摒弃"表演艺术"。只有当"为民办实事"成为干部考核的硬指标,当群众满意度成为评价工作的首要标准,干部们才会真正从"花架子"中解脱,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的"田间地头"。

"PPT减负"虽是小切口,却蕴含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大文章。浙江的探索启示我们,整治形式主义不是简单地否定技术工具,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让工具回归服务本质。当评价的"镜头"从汇报材料转向群众生活,当干部的脚步从办公室走向问题现场,形式主义自然失去生存土壤。唯有如此,基层减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干部也才能轻装上阵,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广阔天地中施展作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278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899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343评论 0 1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11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