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给儿子起名叫用三,希望儿子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最近不想日更,不想动脑,不想动手,也不想去脚踏实地,此刻就想遁入虚无。或是名字没起好?
自年初再次开启简书日更,耳畔总是风声雨声码字声,声声入耳,身不由己汇入码字大军里,从此又多一份牵挂。
人生之牵挂有很多,有先天血缘里带来的亲情,有后天种种密集的日常遇见……正是这些细细碎碎磕磕绊绊的牵挂,联缀起一个个生活圈。比如早起一睁眼,窗外有亮光透进,大脑第一反应是今日更文写什么?
边刷牙,边想,牙刷需要换了,浴室镜子需要擦拭,看浴室窗台上的香炉,鼻翼下意识地抽动下,是否该燃一柱早上的香?
早餐,照例是百吃不厌的西红柿炝锅面外加一个荷包蛋,红彤彤面汤,飘浮的绿葱花,卧一枚白色圆润的荷包蛋,咬一口露出金灿灿蛋黄,再喝口汤一冲。满腹温暖鲜香涌动,甚至于溢出笔端的文字,也有淡淡的氤氲烟火气。
走在上班路上,地上有什么在蠕动?弯腰细瞅,大头大肚俩圆球,让好多细长腿架着,正悠然穿过楼前沥青路,蜘蛛先生或小姐,你不趴被窝睡个懒觉,一大早就出来碰瓷?
到了办公室,照例打开水,冲好茶,离晨会还有一会时间,看发小群里又热火朝天说餐事,想发篇简文过去?打开简书挑了半天,居然没找到一篇满意的,正要伤心呢。
“走了走了,开晨会!”同事仿佛心有灵犀,虚无里的伤心,还没走出虚无就给掐灭了,用玄幻小说的说法,一缕正要幻化出点影儿的伤心,立马又灰飞烟灭。
坐电脑前,办公室来了一伙人,似有争议,为着钱事,为着不翻脸,双双都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中间人发话,做裁决之意。占理的,不占理的,将“难得糊涂”的境界发挥到极致的,唯国人也。
终于都打发走了,文件夹里有本《朝花夕拾》,凝暗庄重之封面,厚实的纸张,插图鲜活简朴,很符合先生风格,很喜欢的一个版本,没事时即便在手中摩挲端详会,时光便如山上石罅间舒展的野菊。
看到一篇网文《鲁迅终于从教科书中滚出去了》,乍看很标题党,很反感,通常会略过。其实作者是含泪说反话,重点是第二段:
近来,由于人民教育*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引来一片争议,赞者有之,阻者有之。而笔者认为,在近年来对鲁迅话题经历了沉默、回避、冷 淡的过程后,现在让其滚蛋,已经是时候了。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
作者为引起重视,不惜用如此危险的标题,马克思称之为血淋淋的资本,正席卷八荒连同人们的思想,作者悲愤之良苦用心: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当今的社会不需要“投枪和匕首”,而需要赞歌、脂粉、麻药。正如陈丹青先生讲的“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 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
闲逛,又碰到一个新名词,多巴胺爱情理论,一种爱情化学反应,物质决定意识的例证?作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能左右人们情绪,进而影响到行为,推动人对异性产生情感,并参与情爱过程。
而多巴胺激素的分泌来源于基因,先天因素,这似乎可以解释有些人,比如费玉清为何选择独身?也似乎不全是?
“叮咛”一声,企业微信群下通知了,要开全区微信培训会,得回家拿充电器,电池已呈红警状态了。
结果下班回到家,又发现充电器没拿回来,人生琐碎事都这般啰里啰嗦?晚上要更文,离不了充电器。多少人的生活都围绕在简书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