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去年读完这本书,读完只有一个感受:真实,简直太真实了!!!
正是因为我也经历过书中所知的那种迷茫阶段,所以更感觉这本书需要推荐给更多有着同样感受的同学们,希望能让自己心里变得真实起来,而不是整天忙碌把自己埋在不知所以的踏实中。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上大学之前就思考:上大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人人笑称如今是个“内卷”的时代,外卖小哥、大厂程序员、大学生等诸多群体都吐槽“太卷了”,仿佛是一个全民内卷时代。但是大家又在这种内卷的压力下不断进行着内卷,卷赢了的人说一声“天道酬勤”进而进入下一轮“内卷”中,卷输了的人哂笑道“这些人真能卷”。
不管你是自愿也好,被迫也好,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你都参与到了这种“内卷”中。大家在这种环境下日渐变得焦虑起来,曾经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一个焦虑公式,说是:
焦虑=(预期-收入)×未知
其实这个公式很准确地提炼出了影响我们焦虑程度的变量:预期和收入的差距,未知程度的高低。
《优秀的绵羊》里说的主要是美国藤校的精英学生群体,它对于美国精英学校的一些学生的心理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当下藤校中病态的现状——虽然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实际上都是“失去了灵魂的地方”。
作者在前言中说到自己与今天的孩子一样,“我只是被动地去做那些周围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我想,这也是大部分大学生迷茫的原因。
这里摘录一些原文中的句子,大家可以看看是否说中了你的内心:
1.至于为什么选择大学,那完全是为了满足炫耀的需要,因为你当然会选择最好的大学。至于教育到底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如何帮助你找到自我,或者说大学如何帮助你独立思考,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这些问题你根本想都没想过。
2.当前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富有天分,而且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又极度缺乏好奇心和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长于解决手头的问题,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这其实与项飙提到的内卷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类似,大家非常擅长于拿高分,不管你喜不喜欢,目标都是高绩点,但是对于这样做的意义却三缄其口。甚至很多被名校光环绑架的年轻人,他们想过自己的生活,但是迫于名校压力不得不从事那些社会认为你应该做的事情。】
3.就算是那些曾经赢得无数奖项的最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都值得。在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是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医生、律师、学者、商人,但他们往往让人感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
4.“超人”作家詹姆斯·阿特拉斯曾经这样描述一群典型的精英名校大学生:他们双修专业,擅长体育,谙熟多种乐器,掌握几门外语,并参加为世界某贫困地区组织的援助项目,而且仍有精力发展几项个人爱好。……“他们似乎对任何东西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度悟性”。
5.当那层不可一世的自信和完美无缺的光鲜外表被剥离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这群年轻人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
6.我们年轻的一代似乎“被一场抑郁的流行病所包围”。
7.“如果要出人头地,出类拔萃,那么就是要完全配合并服从于这个系统。我看到过我身边不少朋友,为了成绩和简历,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个人探索、课余活动等等。”
8.他们都觉得自己必须要以最高效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从而再接着去追逐下一个更高更伟大的目标。这种被动的压迫和紧张导致了这些名校生不能从容地去发展一段深刻的感情,……,比它更具有杀伤力的是名校生们内心的恐惧,他们害怕再他人面前示弱,担心自己成为一位众人眼中的屈服于压力的弱者,因此他们拒绝示弱。
9.学生们左顾右盼,环视四周,倍加感受到他人比自己更聪明,更加凸显“高处不胜寒”的处境。此时此刻,他们选择了谨言慎行、乔装自己,其实内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10.“……突然有一天感受到危机骤然降临,如美梦初醒一般,对自己之前所有努力付出而到底为了什么感到惶恐。”
11.之所以难以发现隐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擅长掩盖自己的问题。
12.问题关键在于,许久以来,学生们对教育的认知已经固化:回答问题,完成作业,考试得高分。在他们的教育中,大局的认知是很薄弱的。他们懂得如何做好一位“学生”,但不懂得如何思考。
13.这场优秀的最终信条就是资质至上。每个人的课外活动无节制的忙碌,忽视学习和探索,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为自己的简历加分,生命就是不断地积累证书,就是不断地竞争。
14.资质至上的心态限制了人对教育的理解,人们把教育的价值用短期的回报率或实用性的狭隘目光来衡量。因此,在众多的顶尖学校里,经济学成了众人皆爱的专业。
15.这些年轻人已经非常习惯于迎接挑战,因为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够出人头地,才让人觉得有安全感,才让人觉得有价值。
16.方向感的缺失以及不想失去机会,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恐惧。在精英学生光鲜亮丽的外衣之下,是一双“害怕失败”的魔爪。……因此他们最恐惧的是,将来自己不成功。……对于精英学生来讲,失败,哪怕是短暂的失败,都会影响到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定。
当然,这些只是书中一些小小的片段,德雷谢维奇还谈到了美国精英教育系统里暗含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社会对我们教育的影响。书中还有很多振聋发聩的观点,使我们不禁反思自己走过的路。
最后,它的读者也不应该仅仅是学生,还应有高校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威廉·德雷谢维奇, 林杰. 《优秀的绵羊》[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6.05.
[2]项飙,吴琦《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M].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