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街虽仅宽七八米,但却是福州著名的一条老街,这条地处八一七中路小桥头之西的上杭街又叫上靛街,解放前最盛时期店铺有80多家,其中四大帮(福州,江西,福清,闽西)行务占有很大比例,涉及纱布,颜料,中药材,茶叶,糖类,海纸,南北京果,钱庄业务……这里的商行与深宅大院可通向下杭街,两相联系往来密不可分。
清末,福州只有一个官钱局,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地方性的钱庄却遍地开花,其中最著名的几家都聚集上杭街,几十家钱庄的总机构名曰:商事研究所(负责所出钱票的长短底平衡和整杆)。
上杭街是福州商会所在地,巨商豪富聚集。一代富抄裙挽裤,二代富不知世故,三代富有裙无裤!这是老福州人留下的顺口溜。在上杭街有号称巨富六君子,到民国时成为昙花一现,六败俱伤。
下杭街是指环绕于大庙山一带和彩气山的周围,是闽江津口的水运埠岸。下杭街,杭从航衍化而来,东到小桥头,西邻三保街。
唐宋之后的下杭街,洲陆地盘已逐渐形成,从北到南的交通拓展,促使下杭街的商业与商贸也不断地扩大与发展,清代五口通商后,下杭街商贸日趋繁忙,商业网络日臻完善,成为福州近代商业发源地之一。过去下杭街的兴化帮财力雄厚,聚源发纸行,何元记糖栈,义美京果行,蔡大生鞭炮行被称为四大金刚,这四家的年营业额均超过100万银元;德发,德余,德昌和德康,这四家都是经营南北京果的,被称为四德,下杭街各商号出售的干货,如香菇,山东粉,桂圆,腐竹等都用大红招牌纸封包,顾客提在手里走在路上格外引人注目!下杭街商号如织,牌匾荟萃,其间大丰,大美,大通,大有和大同,号称五大的糖类土特产行业的牌匾最为讲究,他们的题匾均出自名家高手,笔势强劲有力!
下杭街的钱庄发展最早,大户最多,钱票发行额也最大,下杭街的钱庄业不仅旺盛,而且集中,全市有钱庄100多家,下杭街占有三分之一强,因而下杭街钱庄的群体成为福州金融市场的主角,福州解放前夕,物价暴涨,钱庄纷纷歇业,终于结束了它的金融流通历史。
福州的上下杭是商帮集中的地方,因此会馆最多,最集中,外地人来福州经商,打工,求学等人数剧增,作为联络同乡感情,实施同乡互帮互助和协调行业内部,行业与行业之间矛盾的各地会馆,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会馆多是由在福州经商的外地人捐资兴建的,所以多带有商业帮会的性质。也因为做生意人有钱,所以会馆的建筑物都很高大,雄伟,考究。
在上下杭不长的两条街上就有七座会馆:建宁会馆,泰宁会馆,浦城会馆,绥安会馆,周宁会馆,南郡会馆,兴安会馆,会馆多了就需要沟通,协调,彼此间的关系,于是在1905年成立了福州商务总会,会所也设在上杭街白鹭糗,这就是今天的福州市工商联合会!
上下杭最大的会馆是兴安馆(兴化商帮)和南郡会馆(闽南商帮),这两个会馆最有经济实力,所以会馆盖得最大,最漂亮,兴安会馆还曾经办过公学,让兴化,蒲仙子弟在会馆里读书,这所公学后改为双杭小学至今。
会馆每年都开展数次商帮活动,如庆赞(工人加入行帮的仪式),元宵节伴夜(设宴聚会庆元宵),议行(订立行规行约)等活动,凡遇活动日,上下杭一带就热闹非凡!
现在上下杭被开辟为福州历史文化街区,许多旧房经过修缮,夜景很美,继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之后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来福州游览的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