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做法呢?
便是在能够做出正确的演奏动作、指法后,不妨再把之前错误的动作与指法,偶尔再做一遍。
这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对练习的进一步提高。
宛与洛认为,这一做法至少有两个目的。
一、形成对比,加深“印象”
一种正确的,一种错误的,两种演奏动作与指法相继“展示”,很容易就会产生对比感。
学琴者在能够做出正确的演奏动作与指法后,如果只单纯地重复正确的“这一套”,虽然可以不断“巩固”正确的动作与指法,使其产生“肌肉记忆”,但却容易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
虽然知道自己当前的演奏动作与指法,是正确且科学的,是能够产生好音色、好效果的,但会逐渐忽略,自己是如何一点点地把演奏动作与指法,变得正确、标准的。
也就是光知道这是对的,但是这个对的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一步一步过来的,其实并不清楚。
而忽略了这一过程,就会造成另一个问题:
一旦没能在较短时间内练到“肌肉记忆”的程度,学琴者已经纠正到位的演奏动作与指法,很可能会再次产生“变形”。
而在“变形”了之后,学琴者很可能再也找不到那种正确的感觉,再也做不出正确的演奏动作与指法了。
所以不妨在能够做出正确的演奏之后,偶尔再来个一两次错误的演奏动作与指法,真的会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种明显的对比,会让学琴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主动地去思考与反思,自己的练习是怎样一点点地改变,最后达到目前状态的。
二、“检验”“肌肉记忆”的稳定程度
虽然你此时可以做出正确的演奏动作与指法,也可能在逐渐形成“肌肉记忆”,熟练度不断提升。但究竟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演奏是否算是稳定,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其中一种“检验”的方式,便是利用偶尔再做出错误的演奏动作与指法,故意使其对之前正确的练习,产生“干扰”。
如果学琴者在做完错误的演奏动作与指法后,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动作有点“变形”了,指法上也产生了细微的错误,则说明目前的练习,还不够稳定。
需要继续保持重复,保持强度,最好偶尔再来次错误的演奏。
总之,这种故意的“干扰”,其实是在变相提高着学琴者的演奏技术,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