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面对时代的呼唤、改革的要求,一些干部觉得自身级别低、权力小,认为改革是上级的任务、领导的职责,与己无关。殊不知,“小干部”上连顶层设计,下接百姓群众,是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基层舞台大有可为。
让思维跳出来,敢想才能有为。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摆脱贫困》一书中写到,摆脱贫困“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小干部”在推行改革中首先要敢于打破固有思维的桎梏。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被贴标签、下定义,久而久之,自身也会被标签和定义框住,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习惯于“温水煮青蛙”般地“自我设限”,逐渐丧失斗志、懈怠精神。改革路上,“小干部”想要有为先得敢想,要通过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念,开拓眼界格局,提升能力素质,打破现有认知的束缚,做到敢想又善为。
让问题浮上来,敢当方能敢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解决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有错误、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只有敢于担当、正视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基层实践中,“小干部”一方面要有自我革新的精神,会给自己问诊把脉,主动审视自身、查摆不足,不得过且过、躺平摆烂。另一方面,要有问题导向的意识,摆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政思维,时常对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归纳、深度思考,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将严于律己和严负其责统一起来。
让笑脸多起来,敢为更要能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小干部”处于改革的最前沿,直接面对着群众,是党和政府各项制度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是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动者、落实者,是群众意见和诉求的收集者、反馈者。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稳稳当当的幸福,让改革红利切实转化为千家万户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