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最近地摊经济比较火,摆地摊成了时髦词汇,乃至行为艺术,股市也出现以五菱宏光为代表的“地摊经济板块”:腾讯HR总监摆地摊为鹅厂招人,水滴公司CEO沈鹏、唱吧创始人陈华街头摆摊,某大爷北京望湖公园门口开奔驰摆摊卖茅台,各色网红美女摆摊带流量……。今日无事,码点文字,聊聊地摊那些事。
一 历史
地摊从来不是啥新事物,古人早就把摆摊玩得炉火纯青了,到宋朝,地摊经济发展到极致。唐以来商业活动仅限于白天,晚上实行宵禁,到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商业出现一片繁华之象。965年,宋太祖下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的昼市不禁,商业买卖也不再限制时间。东京(开封)作为北宋都城,人口多达130余万,“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流动摊贩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里更是展现了一片市井繁华,描绘了形形色色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的小商小贩:有卖刀剪、杂货的,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测字的,有杂耍卖艺的,走街串巷的各种挑货郎……熙熙攘攘。两宋历代君主延续了宋太祖的恤商主义政策,正是大批流动摊贩撑起了宋朝商业繁华的半壁江山,也铸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顶峰。
二 往事
关于摆摊,我不由得想起了少年时的一些往事。父亲那时是县工商局的一名普通干部,母亲没有固定的工作,全家的收入,要靠父亲微薄的薪水和稿费,还有母亲时有时无的短工来支撑,家里的日子过地很清苦。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始跟着哥哥们利用寒暑假的时候摆摊筹集学费,以减轻父母的一些负担。
寒假的时候,父亲会从鞭炮厂进一些鞭炮和烟花,我和三哥每天会到农贸市场摆摊卖鞭炮和烟花,赚些差价,一个寒假下来也能贴补些学费。那个时候卖鞭炮和烟花都是要去派出所办一个特许经营的证照,但证照往往很难办下来,一是要花钱,二是特许经营,除了花钱还得有关系。因此有很多从事鞭炮和烟花零售业务的人都是无证销售的,包括我哥俩的小摊在内。每次派出所来巡街的时候,都是最紧张的时候,我们这些“非法”商贩都得用最快的速度收摊,避免被派出所查抄和罚款。
夏天,母亲会去农贸市场摆摊卖冷饮,贴补家用。放暑假的时候,我和哥哥们会轮流去摊位帮忙。一台中意冰柜和一根板凳,一把自制的太阳伞,就是小摊位的全部家当。各色冷饮里,绿豆冰棒、牛奶冰棒和自制的冰水和凉茶是最畅销的产品,当然价格便宜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当年手忙脚乱收摊、躲避各色大盖帽检查的场景,遇到同学和老师的尴尬,太阳暴晒下的烦躁,屋檐下躲雨看着摊位被淋的无奈……历历在目,犹在眼前。
三 观点
“遍身罗绮者,不识养蚕人。”地摊经济喧嚣的背后却是疫情之后的民生多艰,地摊是民生,它是底层人民的自留地,是折叠空间的一道缝隙,不是各路大佬表演的舞台,不是各色网红炒作的直播间,更不是肉食者的政治。地摊经济的真正意义不是股市狂欢、不是全民营销、不是体验生活,而是要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力和市场效益。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