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网上看了几篇如何学习英语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讲他从2007年开始学英语,也是从零基础摸索学英语的过程,最开始也是背单词,后来找到一本《千万别学英语的书》又按照里面的方法实践了7个月,但没出现书中承诺的效果,这本书特别反对学习语法,讲究的是通过大量的朗读和看电影自然悟通语法。 后来到了2009年,又跟着一个美国人的课程Effortless English学,上面说听足8个月英语就会流利,于是又用这个学了差不多一年就是听,因为这个课程主要以听为主,结果没有流利。
接下来到了2010年,他又开始读英文原版书,一年下来读了大概30本原著。
接下来到了2011年,距离他设立1年搞定英语的2007年底足足3年了,这3年下来他的英语水平是这样的:能读懂儿童书,也能听懂ESL,甚至能听懂并享受《怦然心动》的情节,但是说和写方面一点没有进步。更严重的是,他的那种读懂,其实是大部分是根据上下文和对单词层面的理解拼凑而成的。这样,当碰到长难句的时候就很吃力,各种从句绕啊绕的,就把头绕晕了。导致一种直接的后果:读的很多听的很多,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规律掌握很少。
我在翻译绘本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根据上下文去猜,也能翻出来,但是有时候就不准确了,这就是语法的问题。
学了3年,接触了这么多英语资料,自然语感没出现。后来他说读到一本讨论英语学习的书,关于语法,它大概讲到:非母语者不学语法,想通过大量接触英语实现自然语感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不具备母语者那种海量的输入环境,每个母语者每天要处理的信息量大概是30万单词,包括听到的、看到的、说的、想的,非母语者远远达不到这个输入量,所以要必须要学好语法。
于是学了几个月《english grammar in use》,但是效果没想象的好,就再也下不了决心好好学了。
文章中提到的这本书,就是我正在学的,但是现在看来效果也是不太好,因为每次做完后面的练习题,一对答案好多错的,心里有千万个为什么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错了。
接着他说遇到了奶爸,奶爸介绍赖叔的材料,后来看到奶爸给一个组员的回帖:
“公平起见,我也有个问题要问你,你到底有没有听过美语从头学的课程录音?也就是赖世雄的讲课。我从来都不认为初学者可以靠自己摸索着模仿跟读听写就能搞定一切英文学得问题,没有好老师带是几乎不可能学好的!
因为老师的讲课很细致,任何知识点和现象句法结构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如果真的认真听了,应该不存在对句子结构不明,以及对整篇文章了解障碍,听力过程溜号的情况。 “
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学好语法。
这跟我现在的情况很相符啊,再来看看他又实践了什么?
一开始,他是想通过赖叔的初中高搞定语法的,学到中级一册的时候,又开始学赖叔的《赖氏经典语法》,从此开始了3个月内把这本语法学习了4遍的”壮举“。结果就是:之前的所有疑惑一扫而空!阅读能力大增!并且对语法结构规律的有了一种把握感,知道为什么它是这么写的,里面是什么规律。这种对语言背后的规律的把握感,真的很重要,有了这种基础的意识,读的越多,这些语法规律的东西就内化的越多,最后才能达到自然语感的境界,否则很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在英语的大门外徘徊。有了这种基础,再去大量阅读听看,吸收英语的效果绝对要好很多,可以想象要是他当时具备了这种基础在去听那一年的EFFORTLESS ENGLISH和读30多本书,英语肯定比现在好倍以上。
下面是他学习的体会。
必须说一下赖叔的语法书的独特之处,和我学习的体会。
用奶爸的话来说赖叔的语法就是 ”分析句子规律,直接服务于阅读和写作需要“ ,完全不按传统语法的八大词俗套展开。赖叔一出手就无比凶残,开始第一章就告诉你,句子如何构成的,有几种主语,几种动词,构成一个简单句的规律,学完这章,你马上有一种感觉:原来千变万化的英语句子本质上只不过是这几种而已!接着,赖叔直接把差不多是最高级的语法用他那独有的凶残方式统统给你展现出来:教你如何搞定由两个简单句以上构成的复杂句,各种从句的连接方式啊等等。靠,这个简直是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啊。甚至比逆练更好,他真的用一种很聪明的方式,把语法的主干给你长起来,后面的枝叶细节再慢慢搞定!
学完这个,我突然感觉英语前路一片光明!
这个感觉和我学习音标那个感觉一样,一下子觉得想发音标准也是有好的方法的,只要你肯去练习,现在还没有实践赖老师的语法,不知道会不会对我也有效果,或许现在看的英文书太少,还没有和笔者一样的体会。
阅读的时候,再复杂再难的的句子,只要留意分析一下,马上理解通通透透的。有人可能要说,你还要分析啊?真正英语环境中那来的及啊,都是自然语感直接理解更好!我知道我知道!这个边阅读边留意甚至分析语法规律只是一个阶段,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内化学到的语法规律,最终我能更快的达到那种自然语感境界,绝对比那种瞎看乱读的来的快,再说真的不具备母语者的那种海量输入环境啊。这是我学完赖叔的语法4遍以后又开始透析原著的感受。
前段时间,我发现有一些比较奇怪的句子我仍然把握不好,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它是那样写(说)的,虽然也知道意思,那是一些倒装句和简写句,老实说,赖叔的语法里面有涉及到这些,倒装句方面解决的很好,但是简写句方面讲的不够系统。后来我通过读旋元佑的《文法俱乐部》得到了解决,他把简写句的规律讲的很透彻。我不断在阅读中印证到他讲的这些规律,感觉真的很爽。直到这时候,我终于感觉我入门了!具备了这种基础,随着我以后越来越多的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吸收(这个吸收是有别于英语材料所带的资讯的,是指对英语本身的吸收)一定会越来越多,完全不同于没有这个语法基础的时候。
那是不是我现在就没有问题了呢?也不是的。下面就是一些问题,和我解决的方法。
三、其他的一些问题和技巧
学了语法之后,阅读的时候有一个阶段会不断留意并分析语法,会读的比较慢,我就经历过。我以为过了这个读的阶段,就会开始进入到流畅自然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但是没想到这个阶段其实很容易度过,但那种高境界不容易达到,所以我现在的问题就是,理解力提高了,读的快了,通常会更专注于英语材料的内容(吸收资讯)而又忽略了语法结构(吸收英语)。当然这种忽略和以前不懂语法时的忽略是不同的,但我认为同样是不好的,因为还真没到那种自然流畅的运用语法的水平,这种忽略会对进一步的熟悉内化语法规律不利。因为很明显,留意语法的时候阅读的时候那种语法规律是经脑的,忽略的时候是不经脑的,只吸收了英文内容的资讯。两种学习效果自然不同。
通过分析和阅读实践,我总结了3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通过精泛结合的方式。用精读的主动来弥补泛读时很大一部分的不经脑半被动的学习。这样能起到一定的继续对语法规律(其实就是语言规律)的熟悉和内化。
2、通过看美剧的方式。美剧等视频最大的特点是视听同步,最大程度上还原真正的语言习得的环境,母语者学语言的时候都是混合着各种情景连听带看习得语言的。
3、阅读的时候的一个小技巧:特别留意句子的动词!一个句子,无论是简单句还是复杂句,只有一个主要的动词,若还有动词那都是从句中带的,都是修饰作用的(或者说是从句用的动词)这个主要的动词你留意到了,就能留意到主语、各种从句,通过这种注意力,能尽量不断的一遍又一遍的熟悉那些语言规则,加快达到自然流畅的进程。
简而言之,不懂语法,接触英语资料对英文本身的吸收效果(也就是英语学习效果)很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我)读了很多听了很多之后仍然学不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通过正确学习并掌握语法,让自己具备一种通过接触英语材料就能吸收并累积英语(不是指资讯,是英文本身)的能力,可以彻底解决这个无论接触多少英语始终进步有限问题。我的亲身经历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我现在在完成奶爸给我的任务:读完5本PERCY JACKSON和其他的1本一共6本原著,并精听完其中一本。
完成这个任务,加上我之前累积的词汇量估计能达到8K-10K,就过度到下一个阶段,大量看美剧练口语和听力。
这就是我整个学习英语的过程和学习语法的体会,希望对有着类似问题的朋友有一些借鉴作用。
看完这个英语学习者的文章,让我知道了在学习英语这条路上早已有在不断践行的人,而且一学都是好几年,想一年搞定是不现实的。然后是解决了单词量、发音学习资料之后,继续解决语法的学习资料,不过李笑来老师在《人人都能用英语》里没有提到过赖老师的书,笑来老师建议学生通读语法书的方法是这样:
逐页浏览;
1、仔细阅读每一个例句(而那些语法概念能不能完全理解,能不能一次就记住倒在其次);
2、判断这个例句的英文表达与中文表达是否相当地“非一一对应”?如果是,则做出标记(要是有“呀,让我用英语表达这个意思,可能说出来的就不是这样了!”的念头的话,就应该做标记了);
3、积累到一定数量,就把这类句子摘录出来,做成替换练习模板,反复造句并朗读,直至熟练;
继续浏览;
4、通读一遍之后,如此这般再反复几次。
语法问题上,现在还在纠结用哪个方法去实践,可以先买来赖老师的书来看看,因为在那篇文章中笔者分享的那种体会和自己很相似。
最后发现想要从一个阶段到达另一个阶段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