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时,我是困惑的。为什么从北大毕业就不能去卖猪肉?卖猪肉=低贱的工作=没价值?毕业后肯定能做外表光鲜靓丽的工作的人,才配去北大读书吗?
在我看来,北大或者北大学生被过度“神仙化”了。我甚至有些痛心的看到,在几百年后,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竟然还有不占少数的人残存在古代科举的糟粕部分里。古时候,科举是改变穷人命运的金钥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要考中进了京,这一辈子就无忧了,因而无数寒门子弟苦读诗书十余载,只为功成名就高中时,穷苦人家都盼着家里能出个状元。从未读过书的穷苦人家只能想到这里了,他们似乎从未想过“考中状元了,然后呢?”而当今社会,许多人竟然还将考入一所名校作为毕生夙愿,觉得只要考入北大就是个“完美”的人了。因而,只要名校出现一个不符合某些社会标准的人,必会引起舆论的口诛笔伐。
究其根本,中国当今的社会标准是逐利的,读书=好工作=赚更多的钱,受美国文化影响非常之深。有一名人曾这样讲过自己在美国和丹麦的见闻,在美国社交场合,人们一见面就会问对方,出自哪个大学或,大多数人都以这些条件来判断对方的价值。而在丹麦,同样是发达国家,如果问对方学历是非常不讨喜的,大多数丹麦人都会说,为什么要知道对方的学历呢?相遇一场不易,为什么不谈谈喜欢的东西、艺术或人生?学历是读书的结果,但并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吗?如果,一定要将人生和读书捆绑在一起的话,那可能就如同竹篮在不断的打水,虽然到头来可能一场空,但“篮子却是干净了不少”。
一看到“北大毕业卖猪肉”,有些人就开始抱怨“读书无用”、“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看人家小学毕业就出去打拼的,都在北京买了几套房了!”。用不读书却混得好的人,去跟读了书却混的差的人比较,然后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此为“田忌赛马”。因为这些人从来不会用“没读过什么书就挣了几百万”和“读书后当上美国总统的人”去比较。
日后,面对这些嘴脸,我会深深地点头表示认同。的确,读书无用!无用的科学家,明明学富五车,可轻松卖弄学识取利,却偏要探求真理、辛劳一生;无用的商人,明明深谙国情,可趁机发国难财,却偏要救国利民、最终宣告破产;无用的作家,明明才华横溢,可轻易迎合消费市场,却偏要精益求精、诉说真理,最终无人问津。此情此景皆因读书过多,的确,“读书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