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大了,事就小了。高度提高了,就看得开了。一块绊脚石,站在一层楼看它很大,站在十层楼它就显得很小了。格局大小是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之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格局。面对别人的一句辱骂、讽刺,有人选择性地过滤,从而少了一次争吵;有人则针锋相对,两败俱伤,甚或对方无意识的一句话,有人也往自己头上揽,觉得是针对他,而大发脾气。从别人的交谈中,有人觉得他们说的话中自己哪些方面没做到而去增补改进;有人则认为别人在讽刺他怀恨在心。对于别人的帮助,有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人则恩将仇报,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情,有人一直记在心里不能释怀,时不时地搬出那些已经发霉的东西,不断地晒出昔日的事情,伤已伤人,而对目前除了伤害,无济于事;有人则立足当下,放远未来,让过去的事情随风飘去,哪怕是受伤,哪怕是对方的误解。面对自己的不如意,有人认为都是别人造成的,心生怒气;有人则反求诸已,心续平静,不断精进,内圣才能外王。对于别人好心的建议和提醒,有人虚心接受,心怀感恩;有人则心生对抗,认为对方损他。
这就是格局。格局不同,行为不同,结果各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高度。与对方交流有人自顾自说,有人则能照顾对方情绪,倾听对方。一桌人吃饭,有人高谈阔论,不论自己是主方还是客方;有人则主客有度,照顾全场。家里的事有人能站在全家的高度考虑;有人却只顾自己,从一已私利出发。国家的事有人觉得自己匹夫与自己无关;有人却胸怀国家,以国家为出发点,哪怕是不乱扔垃圾,也优化了环境,哪怕是少开一次车,也节约了能源。有人甚至胸怀全球,胸怀宇宙。
这就是高度。高度有多高,心里就装得下多大。高度不同,视野就不同。
放大格局需要我们自行觉悟,自愿去做。
与有格局的人同行,耳濡目染,不断影响。读名人伟人传记,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走南闯北,观大千世界,从人群中、从自然中感悟。写思想日记,把心里的黑暗赶走,让光亮驻入。但更为快速的可能是立愿立志,找到自己的天赋、自己的热爱,并持之以恒。
有愿景有志向,思考一下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目标。当为之不断努力时,我们会珍惜时间,不想让时间被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消耗。对一些引起生气的事会少说一句避免争执,当然要有原则。不是害怕对方什么,而是因心中有愿景有目标,不想为无端的事情争吵、生气、浪费时间,消耗身体。这时的思维方式就改变了,而人表现出来的行动不就是思维方式的体现吗。
哪怕有个短期目标,如上学时想考个好大学,那你还会因为哪个老师批评了一句就不上他的课?你会逆向思维,自我解读为,老师不批评别人唯独批评自己是重视自己,这么一解读,坏事就会变为好事。幽默地回答老师一句,老师说不定会记住你,对你格外关照。这就是格局。而如果你怀恨在心,不去上老师的课,于老师无任何影响,受损的只有你自己。
愿景就在于它用四维的角度看三维的问题。加上了时间维度,拉长时间,眼前的事情就变小了,也就看开了。
修行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穷其一生来做。慢慢修着修着,格局就变大了,结局就变好了。格局决定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