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一个个鲜活独特的人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被不断精进的内容算法给“格式化、结构化、标签化”,进而被归纳成“数据”,再被不断解构重组。当一次次推送变得越来越精准贴心的时候,我们身上的信息茧把自身缠绕地越来越束手束脚。被动地接受着推送信息,探索自身认知边界的可能性正在一点一点地被大数据所蚕食。我们沉溺在自我认知的舒适区里,不断强化着自己的已知观点,”自我正确“被不断”证实“,体验着”在人群中“的虚妄的安全感。内容算法和茧房效让我们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不断地变得认知狭隘、固执和窄视。
破除茧房效应,本质上就是一场不断拓宽自我认知边界的实验。而拓宽自我的认知边界,本质上从认知上“自我革命”。但很多人会把“拓宽认知”与“拓宽知识面”两者相混淆。这两者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前者是后者的升维。两者的不同在于前置条件的不同。“拓宽知识面”的前提是你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什么;“拓宽认知”的痛点在于你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什么。如果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那么按照需求查缺补漏就可以,当然从操作层面来讲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这篇就先不详细展开了。但如果是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什么,那么就是一个意识问题。就好比生活中我们常说“哎呀,当时的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呢!”,这其中就隐藏着我们认知上的缺陷。如果能从其中发现“当时的自己没发现自己当时不知道什么什么”的时候,那么恭喜你,此时就是你的认知边界被打破的时候了。
那么如何不断拓宽自我边界,以及这其中有什么低成本易实操的方法,下篇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