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走的是另一条路,我回到出租屋时,大门早已敞开,欣欣然迎接我,厨房里飘出熟悉的味道。土豆汤、虾、蛋、夜开花这“简四样”素面朝天地蒸腾出热气,现在,他们放在不一样的餐桌上,从不一样的燃气灶里“成长”起来。幸而,锅是老的,碗是老的,人也是“老人”,然而,我似乎一客人,迁就地坐下来,这第一次正餐,亲切,又自然,毫无“违和感”。
“一半以上的衣服没看见你穿过啊。”我才坐定,臻臻的话从房间里飘出来。
我一怔,心想,这孩子是怎么知道的。一搬家,所有的细节都暴露在阳光下,曾经“发了霉”的衣服也得以见光了。
确实,有些衣服在我买的过程中,它们的价值感已经实现;而有一些,却需要与我有更多互动与联结,以达到融合状态,相当于,空调买时的“半成品”状态。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便心安,以便杜绝以后的“浅尝辄止”,给自己一个台阶吧!
饭后才得以验证臻臻话源的由头。这小子,原来在我们上班的时候,整理了衣服裤子。那些还没落入整理计划堆在床上乱糟糟的衣服:他爸的秋裤、我的羊毛衫、我夏天的衣服裙子……经过他的手,摆在眼前的场景是:裤子是按两个裤腿交叠后再翻折,衣裙进行了对折,从这些稚嫩而特别的叠衣方式中,他可爱的叠衣样子仿佛就在眼前,我只能想像着这幅画面,因而,从我口中出来的话,自然带了欣喜与赞赏,暖暖的:“真是我的好帮手啊,太感谢你了!”他收到我的回应后,便自豪地说:“能不能给我点好吃的呀?”于是让他爸烧他近来极爱的炒红薯粉丝了。
昨晚开始的重头戏是收拾衣服,明天,就得整理工程相当浩大的书籍了。
这捉襟见肘的屋子,真的搁得下我们的安然吗?
明朝周怡的《勉谕儿辈》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时;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刚刚搬出来的“家”尽管够不上奢侈,可跟如今的陋室相比,自然明净许多。
对于“由奢入俭难”,我也察觉到自己心理上的“障碍”。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哪里都是陌生的,哪里都感觉下不去手,尤其是当初面对着空荡荡的房子时。不过,眼见着熟悉得如左右手的物什,亲切感还是产生了,房子,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空间罢了,而与我们生活产生亲密交集的,大抵是这些生活用品,久了,也便习惯了。
逼仄,我要的不就是这个吗?既然已经选择。
选择,那就接受。
接受,而后重启。
俭以养德,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