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这是在我听到的第一个关于执行力的句子,在小学的课本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没有践行的东西永远是理论与前人的经验,理论无法套现,前人的经验可能早已经过时,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相信过往的经验,就是我们没有取得更大成就的原因。
执行力与效率
注重效率的团队,永远都不缺人才,永远都不缺战略和方向。
执行力与效率有直接的关系,执行力底下的是不会轻易明白效率的真正含义。
阿里巴巴早期创业的时候最牛的地推团队,“中国供应商”被称为销售界的,阿里铁军,中供铁军。这支团队组建完以后,没有人数限制,没有销售目标,每人一年为公司做100万业绩,团队成员每增加一个人哪怕是前台,年销售总额都要增加100万。
这支团队被称为CXO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半个互联网圈的“CXO",有滴滴CEO程维、美团COO干嘉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这是阿里巴巴的一支传奇团队,被马云评价为“最有阿里味儿”的一群人。
这是一群拥有高强度执行力,极高效率的人,培养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核心骨干。
阿里巴巴就是靠这支团队熬过资本寒冬,熬过互联网泡沫期,逐渐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一撅而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改变,总能开出一片新的彩虹。
中国5000年历史有两个半圣人,第一位圣人是孔子,第二位圣人是王阳明,剩下的半个是曾国藩。当然这句话是在对比曾国藩愚钝。
曾国藩小的时候,家里贫穷无比,而且天生愚钝。小时候有一次晚上曾国藩在家里读书,只有短短的7句话。当时天色已晚,有一个小偷偷的到了他家的房顶上。小偷见他正在背书,想等他背完之后回去睡觉在偷东西。
曾国藩反反复复背了很长时间,直到深夜。小偷在房顶上又冷又困,忽然从房梁上跳了下来。下来之后熟练的把曾国藩背的诗句背了一遍,曾国藩看后表示非常惊讶。我走的时候还留下几句话, 我从前半夜听你背背到后半夜,短短几行字背到现在还没有背完,像你这种笨蛋,还背什么书?考什么功名?。
中国风停后,自己越发努力,越发勤奋,最终凭自己的能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继孔子,王阳明之后的三大圣人之一。在清朝末年创立湘军战胜太平天国,立德立言立行。
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最可怕和最可悲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对即时反馈的要求越来越频繁。恨不得这一秒种下的因,在下一秒就要看到结果,这是多么不理性的行为。
然而,人们对一些东西的沉淀和积累,至少需要1到3年的时间,这中间还没有算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小学要上六年,初中要上三年,高中要上三,大学要上四年。一共加在一起是16年的时间,如果要真正开始学习的话,我们在16岁前组建好自己的思维架构,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16年的学习时间,用6年就可以全部讲完,学会并且一定会有人取得很好的成绩,小学半年、初中半年,高中一年,大学四年,还不到23岁大学毕业。原本六年的课程,为什么要讲16年,正是因为要我们告别强及时反馈,注重刻意练习。
没有积累和沉淀的反馈,如同泡沫,不仅没有重量,而且还占据极大的大脑空间。
大脑内如果保存过多,只有体积没有重量的东西,人脑原本超越猪脑几万倍大脑空间,将和猪脑的容量差别缩小到几千倍。如果有一只猪在迭代进步,很可能这个人的大脑与猪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开始坚持或者做一件事,想要把它打造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开始那一天直到一年以后,不要注重任何人的评价,更不要看任何一个人的眼色。
如果它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就一定值得一直做下去,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复利增长,它自身的价值加上时间的累积,累积的越久,它的价值体现越大。
坚持过后,终将是美好,不是美好未到,是你放弃的太早。
永远和自己爱的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寻找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任意一观或两观相同的人。 只有你爱你喜欢的人才会爱你喜欢你,只有观点一致的人聚在一起,才会做出伟大有意义的事情。
连续写作第六十九天,种一颗大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成长、写作、刻意练习、阅读、日记、听书、爱情
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一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