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两本书,一本斯科特杨的高效学习,一本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发现两人对于如何学习走了不一样的路,一个更偏向与广度,一个更注重于深度。至于书的内容阐述了什么,自行百度。
说来也巧,刚好听了他俩的内容,让我联想到每周必听的,罗振宇,高晓松,郎咸平他们自媒体的节目,不禁思考他们之所以成功,除了互联网的功,难道不也是他们本身知识的广度,从中便能准确定位了应该有的深度。
田英章专习欧体,也是在习练了众多家之后定位了自己,就像修图修照片也是要先整体后局部。
反过来深度又影响了广度,举个例子,田英章现在还在每天坚持练基本笔画,以至于在看除了欧体外的笔势更驾轻就熟,就像一张照片修好局部又反过来提升了整体美观一样。
矛与盾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题外话,东尼博赞的书对我启发还是蛮大的,分析和思考都忍不住要Mindjet
纸张够大的话,上面图能扩展好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