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反驳些什么,又在证明些什么

       今明两天都在外出差,但状况不佳的身体状况遇上一日的奔波,好像失去了以往的活力,连带着看待事物也懒得用理智的眼光,放任自己“由心”去评判。  

                      Don't    Judge.

        "Don't    Judge."是前几年一个朋友和我分享的一个观点,虽然它就是常说的不要片面地去看待事物。但我更喜欢将它阐述为———别轻易下定论。或是蒋勋老师说的,带着一颗宽容之心去看待这个世界。

         朋友和我讨论这个观点前,我仍自傲于平常表现出来的"知书达理"。讨论过后,才意识到自己在各方面的缺失。并不是说,朋友提出的观点多么的新颖,只是它出现得很及时。

         那时的自己,喜欢翻阅各种书籍,查阅各种数据。不仅为充实自己,现在看来好像也为证明自己。证明自己阅历广、证明自己懂得多。

          但,半桶水最是响叮当。

          感谢朋友的提醒,与自己的自悟。总爱打断别人话语、推翻别人言论的毛病才得以改善一些。觉得这不像是克制自己,反而像是在放松缰绳。接受的事物多了,反而活得更自在。

         今日突然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有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占据各大版面、名列各大书单,一天便能与它N次"遇见"。但就连书名都让我觉得观点过于绝对、过于片面,提不起想读的兴趣。当我看到一位欣赏的公众号,也以此为噱头作文章时。我就生气得马上下单电子版,在动车上读了起来。

         到  底  在  反  驳  着  些  什  么

       不记得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自己分外讨厌的某人某点,有时却是藏于我们身上的某一特质的映射。"在这先不过分探讨这句引言使用得恰当与否,亦或是推后再拓展讨论。只是想借此提醒自己,别将反驳轻易说出,特别是在未了解太多的情况下。

       好为人师

       这是我极力避免的

       愿相互监督

"我要你在我身旁,      我要你为我梳妆"

          图自某一餐厅的摆设,神似张一曼

               ——————Tracy Emma Trinity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