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哥哥的同学过来玩。
玩着玩着,两人有了小冲突,哥哥闷闷不乐,因为事发时我没在场,只是看到他不高兴的样子觉得当着玩伴的面直接耍性子似乎不礼貌,所以试图救场,于是问了一句:你看起来不高兴。发生了什么呢?
然后哥哥就冲到自己房间,而且用力关上了门。
其实这是他对待情绪一贯的做法,他去到房间冷静冷静,其实就是积极暂停吧,只是不够“积极”,因为是带着情绪去的,关门太用力。平常这样我有时候不理他,他自己一会儿嘻嘻哈哈地出来了。
昨天我却觉得很生气,这样用力关门太没教养了!于是我跟进去一顿数落,说为什么好朋友过来找他玩,还给他带了礼物,怎么还不满足呢?
当下,我察觉到自己的生气,我希望他能更好的调节情绪,懂得感恩,
我还感觉到心疼,我希望孩子能发自内心开开心心享受生活的点滴,不要纠结和放大一点点的不如意,
我更感觉到自己的无奈甚至焦虑,为什么我做那么多,还是无法影响到孩子。
当我察觉到自己这些感受之后,很快说服了自己:
如果因为别人送了礼物给他,他就在相处中处处考虑他人感受委屈自己,(我大概知道事发因为玩的时候对方破坏规则)那不是委曲求全,取悦讨好么?这是我的社交模式,不应该强制孩子接受。
每一种情绪都是正常的,试图让孩子只感受快乐,而不失落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太“乐天派”我估计也得担心了。
最重要的是,我不必为孩子的情绪负责。他可以有他的情绪,这不是我的问题。
这样想之后,我拥抱他,共情之后他就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