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重点词、句的含义。通过朗读体会“也”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醉翁亭记》的时候,发现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也)欧阳修可谓惜墨如金,为何不惜笔力用了21个“也”字?这节课我们重点研读这个字在文中的作用。

1.比读法体会作用(第一段)明确:舒缓语气、节奏明确。如果没有“也”字,显得急促气短,没有美感。

师:同学们很善于发现,继续思考生:可以划分层次,每句独立:滁州城的地理环境——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造亭者——命名者——命号的由来——“醉”的内涵——醉与乐的关系。

师:我们发现了虚词“也”不仅是划分层次的标志也可以舒缓语气。我们继续发现。比较两句话的语气屏显    陈述的语气,介绍客观事物;感叹的语气,纵情山水的自得之意。总结:“也”字划分层次,舒缓语气,表示语气。

二,醉于山水

师:同学们,我们根据刚才的探究结果来验证一下‘也’字的作用。作者醉于哪些美景?朝暮、四季。师:有什么特点?

早晚烟雾迷蒙,若隐若现;黑白交替明显。野芳发而幽香——生机、愉悦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热烈

风霜高洁——明净、悠远

水落石出——枯寂、沉静

总结: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徜徉于滁州山水的陶醉,那么作者为何到滁州呢?(背景介绍)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总结:对于仕途失意,心怀愁绪的他来说,这方山水给了他心灵的滋养、无穷的力量。同学们,我们读最后一句话  这时我们要读出自豪与欣喜。

三,醉于民乐

请同学们概括四幅图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同学们,四个“也”字我们要读出不同的味道滁人游——轻松  太守宴——满足众宾欢——快乐  太守醉——陶醉

总结:太守醉了!他醉在游人春游的快乐里,醉在家常酒菜的清香里,醉在游戏的欢乐里,醉在与民同乐的快乐里。

背景介绍:欧阳修贬谪滁州宽简政策,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受到百姓爱戴。

四,醒于践行理想读这两句话感受语气明确:醉于山水,醉于与民明确:醉于山水,醉于与民同乐,沉醉于政绩卓著,醒时没有浮生若梦而是顺着自己的本心自己的理想坚定地走下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本色的欧阳修,坚定理想的自信这就是欧阳修。(自信、坚定)

五,追寻儒家的最高理想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阐述“宋代的儒家所追寻的快乐是生命的快乐。”《论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安贫乐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雩台,咏而归。

总结:活出真我,将小我忘却,归融于众生平等和广阔的自然,这就是欧阳修最深沉的快乐”’总结:同学们,“达则兼济天下去,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仁人志士肩负着济事兴邦的重任,行走在历史的大道上。对联:滕子京岳阳楼为君分忧      欧阳修醉翁亭与民同乐。

练笔:《我眼中的欧阳修》

反思:以前备课除了从醉入手就是从乐入手,毫无新意,自己备课都觉得面目可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环1滁2、3皆4山也。其5西南诸峰,林壑6尤7美。望之蔚然8而深秀者9,琅琊也。山10行...
    唯一念想阅读 6,769评论 0 1
  • 我带着小女到滁州盘桓几日,期间环游了醉翁亭、丰乐亭、南京太仆寺、滁州西涧。 其实来滁州之前,我除了认识大海兄,其他...
    方庆_414a阅读 5,855评论 0 6
  • 【按】最熟悉的文章,最难分析。当时,《醉翁亭记》就已经被中学语文课本选了,我很早就在一本1958年左右编辑的...
    东篱文集阅读 12,126评论 1 5
  • 1.生字 环滁(chú) 琅琊(1áng yá) 林霏(fēi)开 暝(míng) 伛偻(yǔlǚ) 山肴(yáo...
    yeyingzi阅读 6,509评论 0 0
  • 从教学实际谈互文对读的适切性 山东高青县实验中学吕茂峰 所谓互文对读,就是“以课文的‘此言’为轴心,与相关的他文本...
    吕茂峰阅读 4,2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