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和同事在校园内溜达,不觉间来到了学校的小花园。说是小花园,有点美其名曰,因为只有外围一圈种着月季,里面全是草。对于一进大门便一览无余的我们学校,仅这一片田地有绿色和花色,尽管草多花少,于我们而言,都是那么的美和可爱。于是吃完饭后,学生多愿意坐在小花园的走廊里聊天,老师们也愿意多观望几眼难得的绿意。
同事指着花园中的一棵小草问:“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我摇摇头,“见是见过,可是叫不上名字。”
“它叫车前子。”
“哦,我知道,它是一种药材,只是名字和实物对不上。”
她又指着另一棵草问道“那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这个我知道,叫灰灰菜,可以吃。”
“这一棵叫?”
“我老家那里叫猪耳朵。”
聊着聊着,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儿时。还记得小时候一放学,便和三五个小丫头相约去麦田里给猪挖野菜。我们各挎一个小竹篓子,蹦蹦跳跳地前去各家麦地。看到谁家地里有许多野菜,不像大人一样评价谁谁比较懒,地里的野草也不锄,都把麦子盖住了。我们只是兴奋,就像看到奇珍异宝似的,大家一哄而上,拼命挖,不断地往自己的竹篓里塞。有时觉得一个手挖得太慢,就两手并用,左右开工,生怕那些野菜被别人抢走了。在小孩子眼里,很多东西都比钱财珍贵。
这一块地里的野菜被我们消灭完毕,立马辗转到下一块地里。因为家乡的地势高低不平,许多地块不相连,多数呈梯田状,从这块地到另一块地,高低隔着二三米高的距离。我们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知道哪来的胆量,直接就从上边的地块跳了下去,即使摔疼了也顾不上查看,立马进入挖菜的节奏。对于胆小的我来说,至今想来还有点后怕,二三米的高度,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简直英勇无比。我在想,现在就算放到地里一块金子让我去拿,估计也得思量思量,惜命?也许,更大的原因是没了那份激情和锐气。
夕阳的余晖一点点消退,一篓子野菜也满了,可我们还是不舍得回家,把野菜使劲压压,还可以装。我们就不停地转换地点。有时候一下午可以跑半个村子,也不知道累,只觉得成就感十足。天黑回到家,把野菜往猪圈里一扔,看着猪不停地吃着,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那时的快乐很简单!
童年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也许当时并不觉得。只是我们在回忆时给他渡上了叫留恋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