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前最后一日,我请了假提前启程,赶最后一班地铁来到车站,于候车厅静坐数小时,等待凌晨四点的高铁。
火车站比预想中寂寥不少,两侧店铺纷纷打烊,乘务人员陆续下班,我寻得一处角落坐下,戴上耳机,任《化身孤岛的鲸》的温柔旋律,治愈连日来奔忙之疲惫。
待到大脑渐渐放空,记忆、感慨与落笔的灵气,才始漫上心头。我居然三个月没有赴《十年之约》了,“书信里的四季”也缺席了整个盛夏。三季度明明是“任务空窗期”,可我每天都在奔忙,七月忙于备赛,八月忙于备考,九月工作强度加得猝不及防,我才堪堪补完“暑假作业”,艰巨的专业课背诵还未开篇。
是我偷懒了吗?除了八月休假的两周,七月备赛备考各50小时,高效时长达到130小时;九月备考接近100小时,听完了一轮基础课,刷完了两本小题练习。可在渐渐逼近的考期面前,我的进度杯水车薪。
前方依旧山高路远,“空窗期”却悄然结束,受制于繁忙工作,我的周备考时长由33小时骤降至2.3小时。加班加点之余,梦里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工作,根本无暇接纳法学知识,到头来,还是重蹈了去年备考之覆辙--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我不再责备自己拖延,而是真实感受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无奈。工作五年来,我发觉自己真正养成了学习习惯,能抵制手机之诱惑,不为心情所奴役,屏蔽杂项之乱云飞渡,踏踏实实干正事。但是,工作中我依然没能学会拒绝,或主动或被动地承担了太多工作,一方面挤占了备考时间,另一方面使得犯错概率大幅度上升,为任务为自己埋下了风险。
月底的任务中,因我忙中出错,搞混了不同工况的计划配置,给同事添了麻烦。那天值班时,我在别处忙另一项工作,同事的电话搅动得我内心忐忑,一回来就跑去值班机房“负荆请罪”。主管知道我的处境,没有过多批评处罚,只半开玩笑地说,“你给我好好反省。”
后来听说食堂干饭时,他把我组长一顿批评,说他工作分配不合理,给了我太大压力。
尽管获得了同事谅解,但我不能轻饶自己,法律中有规定“无过错责任”,无论是否自己的过错,只要所负责的领域出问题,就必须承担责任。忙乱疲惫永远不是干不好活的借口,要时刻严慎细实,万无一失。
工作如此,备考亦如此。在职考研永远无法规避学习与工作之冲突,如果放任进度因工作多而一拖再拖,寄希望于某年某月打一场准备充足之仗,只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十月将会是噩梦般忙碌,待十一月转入稳态值班,或许我又能摸鱼学习了。但“金九银十”对考研人亦是如此,我已经“荒废”了九月,若十月打马而过,又会是一载败局已定。自己选择的路,哭着跪着也得走完!
九月读了《桃花源没事儿》,观看了《浪浪山小妖怪》和《戏台》,许是“沉迷学习,无法自拔”,竟没有激起一点想法。
九月,换车后“彻底疯狂”,每周末骑电驴奔袭近百公里,与律师朋友约两日自习。因上机动车道,被交警抓获两次,京城的交通处罚还算仁慈,第一次“记录案底”,第二次罚款20。交警一脸无语,“一个月违章两次,不罚不行啊!”
九月,体测长跑没过,龟速跑了近20分钟,以考代练果然不行,于是第一次在下班后,一个人主动练习了三公里,跑得比狗还慢。十月要保证一星期练两次,还得靠绝对实力,彻底掐灭侥幸心理。
九月,转换身份给小朋友上数独课,第一堂课纪律乱成一锅粥,家长强烈不满,让我很是挫败;第二、三堂课,机构老师就教学方法提了不少建议,重点在于启发学生思考,给他们练习机会,通过观察做题确保掌握。感谢老师的指点与包容,我也渐入佳境。
何止九月,整个盛夏都笔耕辍弃,长篇拉力赛作品撤稿后,再次投稿微信读书,却不似去年顺利,收到了编辑无情的修改建议。可是灵感要靠空闲滋养,近期的我,实在无心构思雕琢,只想赶紧学习。
九月秋凉兮,四野飞霜。十月,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