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公众号推出了一个关于PPT制作的付费授课栏目,收费9.9元。
一个关注用户留言说到:一看授课提纲就知道讲的是什么内容,还要9.9元,价格可以再低一点,甚至可以免费!
公众号回复:9.9元都不舍得花,你还想成为人上人。
当前兴起的付费经济,特别是为知识服务付费,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因付费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以及用户对产品的价值认知、学习收获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发生争执现象屡见不鲜。
知识服务是商品,为知识服务付费,符合商品价值规律。为知识服务付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是以前没有如此宽泛,多数人还停留在辅导班、学习班、兴趣班等传统模式上,而当前已经拓展细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知识服务是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员脑力思维价值的综合体现,是有价值的,需按商品价值进行付费。
知识服务质量有高低,供需有多少,价格自然千差万别。这就好比我们给孩子请家教,特级教师和刚进入家教行业的菜鸟相比,价格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你愿意请特级教师,还是家教菜鸟呢?只能根据孩子学习情况、家庭的经济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然后进行选择。专业知名人士提供知识服务价格肯定很高,普通人提供的知识服务价格自然低一些。每个阶层、发展的每个阶段,每个人需求是不一样的,你要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但可以肯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口碑、竞争的存在只会让知识服务质量越来越高。
是否愿意为知识服务买单,决定权在你手里。首先问自己为什么要付费买知识服务?是为了节约时间,是为了提高技能,是为了开拓思维,总有一个让你心动的原因,而不是因为你有钱没地方花。再次,问一问自己知识服务的价格值不值?手机品牌千差万别,有的人愿意花七八千大洋去买苹果,有的人花一两千买小米,说白了,就是各取所需。
知识服务物有所值的核心是能否在你身上发酵。不管是花9.9元购买的一项技能服务,还是花几万元参加的大咖授课,关键是能否成为你的“刚需”,付诸实践,让其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所以说,成不成为人上人,不是知识服务价格决定的,归根到底还是你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