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晨,微冷的寒还是冻得手冰凉,口袋里的手机随着微信一条一条嗡嗡的震动,跳出来河北沧州泊头张屯小学冯秀菊校长的微信,一句不确定性的疑问”昨晚看到好多教学点报名参加了互加美丽乡村课程,我们张屯小学下面董敬屯教学点也想申报可以么?”
“我们有三个老师,一二年级,还有一个幼儿园”
“以前总感觉教学点人少,没好意思报名,昨晚看到和我们教学点一样的学校还有很多,也报名参与了,真替孩子们高兴”
看着冯校长发来学校的照片和孩子们上课的场景,眼睛还是湿润了,看过了太多的温暖,还是在一个不经意的清晨被一个校长的真诚所打动,一个校长背后也是千千万万坚守在乡村的校长和老师们的心声,他们的主动询问和求变让我们从来不敢怠慢。
即使看着互加伙伴们已经走过万里,最远的到达新疆克州,看过了太多这样的学校,却还是为这样的清晨,为收到带着“天下己任”的渴求而感动。有时候我们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心里有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渴望,所谓内驱力就是如此吧,我们走过的路、受过的委屈、见过的不公平……只是不希望在我们能够改变的年纪选择视而不见。
一位校长到千千万万的校长
从一位校长,到沪江年会邀请而来的20多位优秀校长,再到仍然在寻找小规模学校出路和探索乡村教育未来的教育者们,我们每一位已经在改变的老师、校长、领导们都有责任将这份已经找到的乡村学校发展模式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乡村学校受益。
让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开通的网络双师课堂,连接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优质课程资源,在更多乡村学校落地 开花 结果。
如果说乡村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教师,那么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离不开对信息化的理解和应用;乡村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校长的远见和资源链接,乡村校长的远见离不开各地教育局的政策指导和物质精神支持。
当一群有远见的校长们聚集,以学校之力链接起的区域强有力发展,区域规模化 个性化的教育将会是乡村教育最好的呈现状态。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如凯文·凯利所说的网络时代,“21世纪的图标无疑是网络,网络是唯一有能力无偏见的发展或无引导的学习的组织形式。”这种群体性显示的网络将每个人都链接在一起,无数的个体思维聚在一起,形成了不可逆转的社会性。我们在这个网络社会中遇见。
暗藏在网络之中的是一种没有权威存在的控制。而我们每一个人却成为了影响临边同样小规模学校里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关键人。
一个学校到千千万万的学校
《一个人的课堂》预期之内的从头哭到尾,影片发人觉醒,更真切感知甘肃定西李家堡学区只有三个人课堂的鹿马岔小学已经找到了出路。
这样的学校不仅仅是个例,他们都逐渐搭上了互联网助力的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从一个学校到千千万万的学校,从点到面,我们看到的是“白云情”的辐射影响力。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介绍,目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仅有1 名学生的学校有284 所,5名学生以下的学校近千所,百名学生以下的学校4000 余所,这些学校大多处于山大沟深的深度贫困地区,面向的是最为贫困的家庭。
2016年9月1日,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扶贫工作方案,实现对省教育薄弱区的精准扶贫,河南省开启了基于信息技术助力精准教育扶贫工作计划,三门峡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支撑起了网络链接。
原河南三门峡教育局副局长金锐在59岁退休之际,将网络直播课带到了90%都是山的卢氏县,仅仅卢氏县的小规模教学点就有300多个。
从链接外边的老师和课程,刺激学校老师们教学能力的提升,带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到现如今,具有三门峡特色的的快乐系列课程——快乐手工(剪纸、拼贴、衍纸、陶艺、布艺、编织等手工课程)已经成为全国孩子们最受欢迎的课程。从受益者到传授者,这不仅开启了老师们的教学成就感,而且也将其他地区省市的优秀教师集中到联盟课堂中,共同助力精品课程呈现。
甘肃 河南三门峡 将互联网助力乡村小规模学校从一个点到整个区域的推动,实现“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这不是偶然,他们背后是更强大的力量支撑,甘肃省 河南省教育局的支持永远在路上。
2017省基教信息化应用示范案例 “区域典型案例”4:三门峡市
一个区到万万千千的区县
链接政府、企业、社会公益力量共同助力精准扶贫,这种集合影响力中缺失了任何一方,都是乡村教育改革的拖延。
从省级引领、市级统筹、县级推进、乡级组织、校级落实,探索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是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乡村的最关键。一个地区到全国万万的县级地区,这符合国家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的路径选择。
“优质课程+互联网模式+传播影响力”,通过大规模、高效率、可持续的网络扶智、教育扶贫,实现“从个人帮扶模式到社会帮扶模式,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解决教育资源供给问题。
区域联动借助互联网低成本、轻量级地汇集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扶智、教育扶贫模式将越走越稳,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好,我是来自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中咀岭小学的马正文老师,2008年3月被聘入中咀岭小学。不过,我的身份有点特殊,我是一名代课老师。……2017年9月与沪江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相遇,它改变了我和孩子们的学习方式……”
既是平凡也是伟大,走进互加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 感触最深的就是马老师,他以公益人的身份对待教育的那份认真让他在一步步走向更好的自己的同时,也让我们每一位背后的支撑者 信念更加坚定。
因为千千万万个他,让我们每一位知道,乡村教育的路上,我们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