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家居变迁史恰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同时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
1978——2018
四十年间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衣
各式各样的衣服代替了样式单一的素布衫
食
由原来的温饱过渡到现在的“满汉全席”
住
高高耸立的楼房拔地而起,小平房渐渐消失
行
出行工具也由小汽车代替了自行车
四十年
社会的发展带给我们焕然一新的生活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居日常
也在时代的变迁中也完成了一次次的蜕变
四十年
变的是不停转动的发展齿轮
不变的是我们带着情感的记忆
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的家居日常是如何变化的呢?
家居的变迁,富有年代感的发展历程
80年代
关键词:节俭、耐用
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复苏,人们口袋里也好像第一次有了一点点可供自己支配的积蓄。对生活似乎也有了自己的梦想和期待。
这个时期,装修的概念还没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人们。
80年代的家居,秉持着简单实用的特色。
桌、椅、柜子三件套,除了颜色不同,各家的简直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桌子集书桌、办公、梳妆、甚至吃饭于一体,成为那个年代的家居印记。
用来做衣服的缝纫机,摆放在家里的角落,永远不会积灰。这是那个年代独有的女性自豪。女红做得好,说出去都是骄傲。
黑色的永久自行车,车座上载着成年人上下班的匆忙和辛劳,载着青年石榴花般的青涩初恋,载着孩童温暖充满爱的记忆。
黑白电视机是最IN的家庭大件,并不是每家都买得起。一旦电视剧开播,有电视机的家庭,绝对是邻里乡亲的明星。白色蕾丝防尘罩都如出一辙。
那个年代的“统一”审美,简单而纯粹。
90年代
关键词:舶来与华丽
90年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家具企业不断发展,大规模引进进口设备,借鉴国外家具设计、生产。
家居布置,从80年代的简单桌椅,转变为皮质沙发或红木家私。人们的家居生活有了质的转变。
木质家具的装修风格,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巴洛克、洛可可、宫廷、罗马柱,外来风格,开始影响着家居市场。
90年代兴起的席梦思床垫,是每个孩子骄傲的回忆。如果说到我家有席梦思,其他小孩子一定会投来羡慕的眼光。
80年代的黑白电视,都被记忆中厚厚的大彩电所取代。扎堆看电视的场景也很难见了。音响、空调、DVD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家居生活。
水晶灯、吊灯、旋转楼梯,这绝对算得上是90年代的土豪装修。
上面的装修风格,估计大家都记忆忧新,甚至到现在还保留着。
21世纪
关键词:更多元、多风格
21世纪初的十年,是经济腾飞的十年,同时,也是互联网和电子产品飞速发展的十年。居家风格上,也从90年代崇尚豪华的欧式舶来风,开始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地域上有地中海、东南亚、日式;元素上有工业、乡村、LOFT、现代简约等,一时间百花齐放。
当下
关键词:个性、去风格,全案定制与设计感
当下,人们的居家风格开始有了一种对“家”的回归。更多的让家居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喜好,成为自己身心舒展、休憩的场所。
除了近些年流行的北欧极简、工业性冷淡,家居风格上越来越多的呈现了去风格化,所谓去风格,不是随意拼凑,而是,不再受限于某种风格的定义,更多的选择适合自己、更具设计感的家居环境。
结束语
70年代——无设计
80年代——设计萌芽
90年代——设计蓬勃发展
八十年代是情绪亢奋的年代,而九十年代是一个分化、高速变化的时代。
商品房的变革,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
居住空间得到细分,卧室开始更加强调私密性,独立门厅、客厅的出现改变了进门就见床的尴尬格局。
榉木打制的木门,门套,墙裙等设计大肆盛行。专业家装设计公司应运而生。
有一部分先富起来压抑已久的人们,为了标榜自己的“富裕“,家家户户开始装修自己的家。
大家把从电视、酒店、宾馆中看到的所谓的美,都想搬回家。于是乎,“宾馆风”、“奢靡风”、“欧陆风”,非常盛行,罗马柱、装饰灯也被广泛应用。
设计迅速深入人心,人们在模仿中寻找设计。
中国设计开始讲究回归自然,影响世界
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开始用中国文化的角度审视周身的事物。中式风格不再沉闷、乏味,而是提炼传统元素并加以简化,在设计上更为简洁、清秀。这与中国人的“内敛修身”是相一致的。
21世纪,中国设计开始讲究回归自然,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室内和室外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满足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求,从而使室内空间更具人性化,同时也使人有置身大自然的感受。
—— THE END ——
设计观注,关注当下,观注未来
谨记,成长路上你我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