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书:来自山野,归于长天。若要寻找,踪影飘渺。

《泥步修行》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

图书馆索书号:I267/Y764-49

内容简介

《泥步修行》是余秋雨教授系统阐释人生修行的归结性著作,用优雅的哲理散文写成。他把修行分为“破惑”、“问道”、“安顿”三大环节,并由此构成本书的三个部分。

“破惑”部分,仔细分析了人人都会遇到的“灾之惑”、“位之惑”、“名之惑”、“财之惑”、“潮之惑”、“仇之惑”的引诱和危险。作者逐一回顾自己在破除这每一个“惑”而达到“不惑”的过程中,如何使艰难的修行变得切实可行。

“问道”部分,作者从佛、道、儒和魏晋思想家的多重智慧中筛选出直接有助于修行的精神助力,这也使个人修行融入了千年共修。这一部分,又可看作是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当代萃取。

“安顿”部分,是全部修行的总结,也就是追踪修行者在经历了重重“破惑”、“问道”之后如何实现心灵安顿。本书提出了“生存基点”、“因空而大”、“天地元气”、“本为一体”、“相信善良”、“我在哪里”、“日常心态”这七个方面,概括了一个修行者终于上升为一个觉悟者的精神构建。

近年来网络上不断涌现标有余秋雨教授名字的大量诗句、美文、格言,内容全都有关人生修行。余教授说,只有这一本才是真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他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媒体评论

这是我关于人生修行的第一本书,也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余秋雨自评

经典语录

我们逃离了那么多错觉之山,叩问了那么多正觉之门,最终,应该在何处安顿心灵?                                不管是道家、儒家、佛家,每家里边有那么多门派,每个门派都足以留驻长久。但是,在他们近旁,还有很多别致的庭苑。更让大家心旌摇曳的是,既然来自印度的佛教如此深厚,那么,同样滋生在域外的大量精神丛林,又会怎么样呢?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尤其是欧洲自文艺复兴之后产生的近代文明……                    每一处都可以安顿,但安顿的时间一长又会想念别处;如果转移到别处,又有另外的信号吸引目光。这就证明,任何一处都难以对自己产生全方位的笼罩。

编者感言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近年来,网上涌现出大量以“余秋雨”的名义发表的人生格言、美文,铺天盖地。这些文字尽管是杜撰,但在余秋雨看来,“他们对‘人生哲理’的孜孜矻矻、如醉如痴,正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一个重大命题的憧憬和饥渴。我觉得应该珍重他们的这种情怀。”“我想改变这种状态。”余秋雨说,“我修行大半辈子,破了那么多惑,问了那么多道,理应留下一些成果,否则就对不起那些惑,对不起那些道了。”

正是出于这种思考,有着丰厚人生阅历的余秋雨在最合适的年纪拿起了笔,开始回顾自己的修行之道,“话重话轻,皆是心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模式具有很强的惯性! 不是我理解了,就可以改变! 每看到一次,就是一次重生 每看到一次,就是一次超越 生命之路就在...
    竺子阅读 223评论 0 0
  • js返回上一页并刷新的几种方法:
    lMadman阅读 194评论 0 0
  • 文档介绍:清收不良贷款宣传标语篇一:信用社宣传标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宣传标语 信合诚信诚天下农田三农兴寰宇信合铺就小...
    临江李采忠阅读 250评论 0 0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风吹六月,炎炎夏日,山东理...
    ALS剑阅读 409评论 0 1